[发明专利]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2196.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天;姚佳男;王世锋;朱俊峰;陈继昌;侯诗文;曹亮;刘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3B3/28 | 分类号: | E03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徐舒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取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包括进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出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的进口端设置有风机,所述进风管道的出口端连接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底部与出水管道和出风管道相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底部连接有异径三通管,所述异径三通管的底部端头连接有储水罐,所述异径三通管的侧方端头连接有出风管道,所述异径三通管的侧方端头向上倾斜,所述储水罐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端设置有水泵,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上均安装有检测管段,所述检测管段的内部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本发明,具有取水效率高和节省能源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旱地取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和其他能源同样短缺,因此旱地取水是一项非常紧迫且困难的任务。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是无任何外接常规能源,纯粹的利用自然界的温差和人的劳动力获取淡水资源。
常规的取水方法多利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电控设备来进行取水,虽然取水很快,但同样需要消耗巨大能源,而太阳能的取水方法虽然不消耗能源,但取水效率极低,且受天气影响。因此,设计取水效率高和节省能源的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冷取水装置,包括进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出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的进口端设置有风机,所述进风管道的出口端连接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底部与出水管道和出风管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的底部连接有异径三通管,所述异径三通管的底部端头连接有储水罐,所述异径三通管的侧方端头连接有出风管道,所述异径三通管的侧方端头向上倾斜,所述储水罐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端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上均安装有检测管段,所述检测管段的内部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流腔和合流腔,所述分流腔的顶部与进风管道相连接,所述合流腔的底部与异径三通管相连接,所述分流腔与合流腔之间连接有旋转半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螺纹槽盘旋管、第二螺纹槽盘旋管和第三螺纹槽盘旋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道设置在出风管道的内部。
一种地冷取水装置的取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第三螺纹槽盘旋管的旋转半径确定地面坑洞的半径,将储水罐和换热装置埋入地下,再将分流腔与合流腔之间的第一螺纹槽盘旋管、第二螺纹槽盘旋管和第三螺纹槽盘旋管之间填充泥土;
b.依次在分流腔的顶部安装进风管道、在异径三通管的侧方端头安装出风管道和在异径三通管的底部端头安装出水管道,使各端头外露于地面;
c.开启风机和水泵,开始换热循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第一螺纹槽盘旋管、第二螺纹槽盘旋管和第三螺纹槽盘旋管汇聚到储水罐处,水再从出水管道抽上来,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管道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1)通过在地平面上设置进风管道、出风管道和出水管道的端口,从地上进风、出风和出水,将换热装置埋藏在地下,不占用地上的体积,利用地下与地上的温度差是实现换热,替代了传统制冷方式,换热时无需任何常规能源输入,能效比高;
(2)通过设置有螺纹槽盘旋管径不同的三个螺纹槽盘旋管,大大提高了换热装置与地底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蒸气的冷凝效率,配合风机和水泵的抽水,实现源源不断地冷凝水流出,换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21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