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接近感应警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2725.3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9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威;孙绍光;曹勇;王春昊;尚书智;盖晶;盛丹;王哲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电力调度实业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G08B7/06;G08B25/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人体 接近 感应 警报器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接近感应警报器,该接近感应警报器包括警报器本体(3);
所述警报器本体(3)用于发出报警提示音以及强光;
其特征在于,该接近感应警报器还包括感应电路(1)和物联网wifi模块(2);
所述物联网wifi模块(2)包括远程控制单元和继电器K;
继电器K开关的公共端与220V交流电源的火线相连,继电器K开关的常开触点与警报器本体(3)的电源正极输入端相连,警报器本体(3)的电源负极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源的零线相连,
所述感应电路(1)用于在有人接近警报区时,驱动继电器K开关由常闭触点转换为常开触点;
远程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由通迅设备发出的关断指令后,驱动继电器K的开关由常开触点转换为常闭触点;通迅设备采用手机或遥控器;
所述感应电路(1)包括电阻R1至电阻R5、滑动变阻器R6、电容C1至电容C6、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感应线圈L;
感应线圈L的一端同时与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相连;
电容C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6的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6的固定端相连;
滑动变阻器R6的活动端同时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
电容C4的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电阻R3的一端相连;
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相连;
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
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与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电容C1的一端相连;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物联网wifi模块(2)中继电器K感应线圈的一端相连;
感应线圈L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其公共端为该感应电路(1)的负极输入端;
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物联网wifi模块(2)中继电器K感应线圈的另一端相连,其公共端为该感应电路(1)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感应线圈L围成的区域为警报区;
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的型号均为9018;电容C1的电容值为4.7μF;电容C2的电容值为0.1μF;电容C3的电容值为0.1μF;电容C4的电容值为0.01μF;电容C5的电容值为0.01μF;电容C6的电容值为0.01μF;电阻R1的电阻值为4.7KΩ;电阻R2的电阻值为2MΩ;电阻R3的电阻值为620KΩ;电阻R4的电阻值为4.7KΩ;电阻R5的电阻值为4.7KΩ;滑动变阻器R6的电阻值范围为0KΩ至10KΩ;二极管D1H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IN40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接近感应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感应警报器还包括3V电源;
3V电源的正极与感应电路(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3V电源的负极与感应电路(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接近感应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wifi模块(2)的型号为:跨阵M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接近感应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感应警报器还包括5V电源;
所述5V电源用于为物联网wifi模块(2)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电力调度实业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电力调度实业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27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