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泥浆漏失的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3147.5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江;宋晓峰;辛国安;郑毅;王晶晶;李新建;刘欢;杜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泥浆 漏失 预警 方法 | ||
1.一种钻井泥浆漏失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一)建立泥浆池量与时间的关系坐标系
泥浆池量与时间的关系坐标系以纵轴为泥浆池量,横轴为时间;通过曲线的斜率变化将曲线分为正常段、提泵段、漏失段和加浆段;
在正常段,泥浆池量随着时间逐渐向下倾斜,曲线近似线性直线,代表泥浆以匀速进行输出;
在提泵段,泥浆池量随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提泵段持续时间较短且波峰变化不大,代表正在发生提泵;
漏失段,泥浆池量陡然下降,泥浆下降速率明显比正常段快;代表发生了泥浆的漏失;
加浆段,泥浆池量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代表对泥浆池加注泥浆;
步骤(二)泥浆池量的计算
取最近半个小时定义为分析段,将前1.5小时定义为参考段,在参考段采用Spark线性回归算法,计算曲线的回归系数k参考和截距b,线性回归算法公式如下:
y=k参考t+b
在分析段,使用参考段的回归系数k参考和截距b,带入线性回归算法公式,计算不同时间t分析段的泥浆池量的理论值y理论,泥浆池量的理论值的计算公示如下:
y理论=k参考t分析段+b
计算曲线的回归系数k参考和截距b;
步骤(三)钻井泥浆漏失分析
(1)泥浆漏失判断
根据泥浆池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公式:
y差值=y实际-y理论
算出y差值,如果一个时间点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y差值小于-5,则认为发生疑似漏失,该时间点定为疑似漏失开始点,如果疑似漏失持续15分钟,则认为其确实发生漏失;
(2)回溯查找漏失开始点
从疑似漏失开始点向前回溯,找到第一个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y差值小于-2的点,确定为实际漏失开始点;
(3)确定漏失结束点
分析数据每15分钟取一个分析基础点,用线性回归算法计算每个分析基础点前后15分钟数据的回归系数k分析点,记录每个分析点的回归系数k分析点;判断漏失结束的依据是泥浆池量随时间下降的速率恢复正常,并持续120分钟,如果k分析点在[k参考-k浮动,k参考+k浮动]范围内,则认为漏失疑似结束,该点定为漏失结束点,如果疑似正常持续120分钟,则认为漏失确实结束;
步骤(四)钻井泥浆加浆分析
(1)泥浆加浆判断
如果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y差值大于5,则认为发生疑似加浆,该点定为疑似加浆开始点,如果疑似加浆持续15分钟,则认为其确实发生加浆;
(2)回溯查找加浆开始点
从疑似加浆开始点向前回溯,找到第一个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y差值大于2的点,确定为实际加浆开始点;
(3)加浆后的状态判断与分析
判断加浆之后为漏失段的依据是泥浆池量随时间下降的速率比正常段要快,并持续120分钟,如果k分析点在(-∞,k参考-k浮动)范围内,则认为加浆结束并且之后的数据处于漏失段,该点定为加浆结束点,如果疑似加浆结束持续120分钟,则认为加浆确实结束,继续漏失段分析;
判断加浆之后为正常段的依据是泥浆池量随时间下降的速率恢复正常,并持续120分;如果k分析点在(k参考-k浮动,0)范围内,则认为加浆疑似结束并且之后的数据处于正常段,该点定为加浆结束点;如果疑似加浆结束持续120分钟,则认为加浆确实结束,继续正常段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泥浆漏失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泥浆池量的计算中,如果前1.5小时有漏失或加浆情况,不能作为参考段,则需要继续向前回溯,直到出现超过1.5小时的正常段,才能作为参考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1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