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3177.6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綦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鹏;綦磊 |
主分类号: | A61L27/08 | 分类号: | A61L27/08;A61L27/18;A61L27/20;A61L27/36;A61L27/50;A61L27/58 |
代理公司: | 11491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6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修复 葡聚糖改性 氨基修饰 支架 机械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氧化石墨烯 乙烯基改性 抗菌消炎 临床实用 生物降解 支架孔隙 羟基乙酸 端羟基 富勒烯 共聚物 脱细胞 珍珠粉 致孔剂 重量份 羧基化 基质 乳酸 制备 神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制成:乙烯基改性端羟基聚(乳酸‑羟基乙酸75/25)共聚物25‑35份、珍珠粉0.2‑0.5份、氨基修饰葡聚糖改性羧基化富勒烯0.1‑0.3份、氨基修饰葡聚糖改性氧化石墨烯1‑4份、致孔剂0.8‑2份、脱细胞神经基质3‑8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神经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神经修复支架孔隙率大而孔径均匀,生物相容性好,抗菌消炎性能佳,机械力学性能优异,能够生物降解,具有辅助神经修复功能,可靠性高,临床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修复支架及其酯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后修复能力有限,这导致神经损伤及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成为一大医学难题。神经损伤常见于各种外伤以及其他条件所造成的神经细胞部分或全部的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多发的损伤类型之一,常导致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进行神经修复非常有必要。
在神经修复方案中,神经支架修复最常见。人体神经的支架修复的基本策略是在体外预先构建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骨架并将其植入组织受损部位,通过模拟细胞外基质环境为组织生长创造条件,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可见,这种神经修复方式的修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修复支架的质量。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神经修复支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神经修复支架材料有三种:1、天然支架材料;主要以自体或异体的神经、静脉、骨骼肌及羊膜等,但以上材料由于其来源有限,取材困难,又存在交叉传递病原微生物的危险,难以批量生产。2、天然生物材料;主要有胶原、明胶、壳聚糖、藻酸盐、纤维素、透明质酸、氨基葡聚糖、脂质体、脱细胞外基质等,这些材料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生物相容性好、抗原性低,部分材料具有天然的孔隙结构系统,利于细胞黏附、生长和增殖,但力学性能较差,缺乏足够的物理强度。3、非生物活性原材料;制作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常可获得较好的物理性能,常用的材料主要有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等。但非生物活性材料缺少各种生物信号,细胞黏附性差,降解产物也常在局部引起炎性反应等。
专利CN 107823704A公开了一种由聚氧化乙烯、聚乙烯醇、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和改性海藻酸钠组成,可修复受损牙周组织的双层多孔网状材料,但机械强度相对较差。专利CN 107007882A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修复的多孔支架,有片状和管状两种状态,但未能满足神经细胞取向铺展的生长条件。专利CN 108187147A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三层支架导管,具有导电性电刺激后会有相应响应机制,但当生物材料中装配有多种细胞时,未能有效维持细胞间空间位置。
因此,开发一种孔隙率大而孔径均匀,生物相容性好,抗菌消炎性能佳,机械力学性能优异,能够生物降解,具有辅助神经修复功能的神经修复支架符合市场需求,对促进神经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效率和成品合格率高;制备得到的神经修复支架孔隙率大而孔径均匀,生物相容性好,抗菌消炎性能佳,机械力学性能优异,能够生物降解,具有辅助神经修复功能,可靠性高,临床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神经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制成:乙烯基改性端羟基聚(乳酸-羟基乙酸75/25)共聚物25-35份、珍珠粉0.2-0.5份、氨基修饰葡聚糖改性羧基化富勒烯0.1-0.3份、氨基修饰葡聚糖改性氧化石墨烯1-4份、致孔剂0.8-2份、脱细胞神经基质3-8份。
进一步地,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羟丙基纤维素、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鹏;綦磊,未经张鹏;綦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