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4805.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覃辉煌;吴翠萍;文建生;傅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涉及工程设施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施工现场沿深基坑边线预挖槽并设置围护体,在围护体靠深基坑内侧设置单排桩,单排桩沿深基坑侧壁延伸方向均匀分布;S200:在围护体远离深基坑的外侧设置固定桩,固定桩设置于距离围护体垂直距离大于5米的位置,所述固定桩的底端低于深基坑预设最低处;S300:在固定桩与单排桩之间设置水平钢架,水平钢架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与单排桩连接,水平钢架的长度方向与深基坑侧壁垂直。本发明具有能在减少对深基坑内空间占用的条件下提高深基坑侧壁的垂直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设施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地下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通常需要在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建立支护结构。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双排桩支护结构一般是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钢架及冠梁组成的支架结构。但是,当深基坑的深度达到10米以上时,深基坑侧壁在泥土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朝向双排桩倾倒,而深基坑在开挖后其裸露在深基坑地面上的部分变长,导致双排桩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双排桩更容易倾倒,使得深基坑的侧壁的垂直度降低。
为了增强双排桩的稳定性,在深度达10米以上的深基坑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多层水平钢对深基坑两侧的双排桩进行支撑的方式,从而提高双排桩的稳定性以及增强双排桩对深基坑侧壁的支撑力。但是,水平钢支撑横在深基坑的中间,使得深基坑内的空间被占用,从而使得水平钢支撑容易妨碍施工人员的操作,导致施工人员及挖掘器械难以在基坑中进行施工操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水平钢支撑方式与常规的双排桩方式均难以在减少深基坑内空间占用的条件下保持深基坑侧壁的垂直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能在减少对深基坑内空间占用的条件下提高深基坑侧壁的垂直度。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施工现场沿深基坑边线预挖槽并设置围护体,在围护体靠深基坑内侧设置单排桩,单排桩沿深基坑侧壁延伸方向均匀分布;S200:在围护体远离深基坑的外侧设置固定桩,固定桩设置于距离围护体垂直距离大于5米的位置,所述固定桩的底端低于深基坑预设最低处;S300:在固定桩与单排桩之间设置水平钢架,水平钢架两端分别与固定桩与单排桩连接,水平钢架的长度方向与深基坑侧壁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围护体避免地面上的水土进入深基坑,同时固定深基坑的边沿,避免石块等物体坠落而造成伤亡;单排桩用于对深基坑的侧壁进行固定,减少泥土的塌陷现象,方便深基坑的作业;固定桩在地面上借力并通过水平钢架对单排桩提供朝向远离深基坑侧的拉力,以此对单排桩进行支撑,避免单排桩在深基坑侧壁压力作用下歪斜而导致深基坑侧壁的垂直度下降,以此在减少对深基坑内空间占用的条件下提高深基坑侧壁的垂直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00包括以下步骤:S110:在深基坑的边角处开设圆槽,在圆槽内设置边角桩,边角桩的底端低于深基坑预设最低处;S120:在圆槽内浇筑混凝土,使圆槽内的混凝土与围护体浇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边角桩对深基坑的边角两侧壁进行支撑,避免深基坑边角处发生塌陷,以此提升深基坑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S310:边角处的固定桩上的水平钢架穿过边角桩,再通过焊接方式沿直线方向接长水平钢架以使之与边角桩相邻的单排桩固定,边角桩上穿过的两个水平钢架呈十字形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4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