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5782.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6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骏骅;景秀眉;高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商旭东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制作方法,制作散热电机,所述散热电机还包括电机外壳,使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轴承支撑在电机外壳上,将抽风叶片安装到散热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而构成散热风扇,将散热风扇安装到计算机外壳的出风孔内,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位于内圈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制作散热电机时还在散热电机内制作自动添加润滑脂机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出能够自动进行添加润滑脂到轴承中的计算机的计算机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制作出的计算机中的轴承需要人工添加润滑脂所存在的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都按照在计算机外壳内,为了将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散出,计算机上会设置散热风扇系统进行散热。散热风扇系统包括设置在计算机外壳上的出风孔,出风孔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包括散热电机和将计算机外壳内的空气抽出的抽风叶片,散热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通过轴承支撑在电机外壳上的动力输出轴,抽风叶片连接在散热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位于内圈外圈之间的滚动体。使用时,通过散热电机驱动抽风叶片转动,从而将计算机外壳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实现热量的散失。现有的方法制作出的计算机散热风扇系统中的轴承需要人工加油进行润滑或者采用制作是在轴承内填充润滑脂进行润滑,前者通过人工进行加油则费力、人填充有润滑脂的轴承在润滑脂失效后无法补充从而导致轴承需要进行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出能够自动进行添加润滑脂到轴承中的计算机的计算机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制作出的计算机中的轴承需要人工添加润滑脂所存在的费力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计算机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散热电机,所述散热电机还包括电机外壳,使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轴承支撑在电机外壳上,将抽风叶片安装到散热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而构成散热风扇,将散热风扇安装到计算机外壳的出风孔内,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位于内圈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制作散热电机时还在散热电机内制作自动添加润滑脂机构,制作自动添加润滑脂机构的具体过程为:在电机外壳内设置储脂缸、位于储脂缸内的储脂缸部活塞、气缸、位于气缸内的气缸部活塞和通过动力输出轴的转动进行驱动气缸部活塞在气缸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气缸活塞驱动机构,所述储脂缸部活塞将所述储脂缸分割为油脂储存腔和储气腔,在所述外圈上设置加油孔,在所述油脂储存腔内设置同所述加油孔连通的储脂缸部出脂孔,使所述储气腔同所述气缸通过气道连通,在所述气道设置朝向所述储气腔开启的第一单向阀,在所述气缸部活塞设置朝向气缸内开启的第二单向阀。本技术方案制作的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当风扇电机启动时,动力输出轴驱动活塞驱动机构驱动气缸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当气缸部活塞插入气腔内深度增加时气腔内压力上升使得第一单向阀开启,气腔内的空气被压到储气腔内使得储脂腔部活塞朝向油脂储存腔内移动从而将油脂储存腔内的油脂经储脂缸部出脂孔和加油孔而输入轴承内实现对轴承补油润滑;当气腔部活塞朝气腔外部移动时,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开启,从而实现给气缸不齐以便下一次活塞插入气腔内深度增加时能够再次输入气体到储气腔内而驱动储脂腔部活塞再次朝向油脂储存腔移动,实现再次将油脂输入轴承内部。从而使得计算机转动轴承实现了自动润滑。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活塞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气缸内的驱动气缸部活塞外移的驱动弹簧、连接在所述气缸部活塞上的驱动杆、连接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转盘和若干转动连接在所述转盘上的驱动驱动杆从而使得气缸部活塞朝向气缸内移动的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分布,所述转盘的轴线同所述滚轮的轴线平行。提供了一种气缸活塞驱动机构的具体技术方案,该方案便于实现调整油脂输送量。
作为优选,使所述滚轮通过周面同所述驱动杆配合。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同所述驱动杆错开时,所述驱动杆位于半径为滚轮的中心线同转盘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半径中心线为转盘的中心线的圆柱体的外部。能够使得滚轮可靠地驱动驱动杆沿气缸的延伸方向移动而避免卡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5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