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6143.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8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岳洪忠;张文献;倪绍忠;杨昕;俞化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一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8 | 分类号: | A61K8/98;A61K8/02;A61K8/26;A61K8/44;A61K8/9728;A61K8/9789;A61K8/9794;A61Q19/02;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王肖颖 |
地址: | 201418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美白巴布贴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及制备方法。所述巴布贴膜的凝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酸钠1‑3份;丁二醇5‑15份;纤维素胶0.1‑0.5份;明串球菌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1‑2份;珠粉0.05‑0.1份;丹皮酚0.05‑0.1份;白丁香提取物0.2‑0.7份;僵蚕提取物0.8‑1.5份;当归根提取物0.5‑1份;冬瓜籽提取物1‑5份;益母草提取物1‑5份;三七根提取物0.3‑0.8份;红花提取物0.1‑0.5份。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制备方法,将第一步得到的中药提取物浸膏与第二步得到的巴布剂基质搅拌、涂布、烘干、包装制成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便于皮肤吸收,具生肌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祛斑美白、解毒生肌、祛斑祛皱、美容养颜之功效;所述制备方法,操作步骤清晰且明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斑是指和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它的出现是因为皮肤色素增多,使得皮肤上出现黑色、黄褐色等小斑点,医学上名称为“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可分为黄褐斑(妊娠斑、蝴蝶斑)、雀斑、晒斑、老年斑以及中毒性黑皮病等。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在皮肤代谢循环过程中,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汇总的络氨酸在络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DHICA氧化酶作用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中间体逐步转化成为黑色素。当黑色素过多增长和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积。另外,黑色素细胞接受到存在于细胞外部一种称之为“内皮素”的物质,就得到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而且络氨酸酶也被激活,皮肤就变黑了。皮肤不同区域产生的内皮素多少不同,皮肤就会产生颜色深浅不一,从而产生色斑。
巴布贴膜,是护肤品中的一个类别,是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各种祛斑、淡斑护肤品和药物不断出现。中国专利201310129725.6,公开了一种用于美白祛斑的组合物及其制剂,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氨甲环酸1-5重量份,抗坏血酸酯0.5-2重量份;达到淡斑、祛斑、美白效果。
但是此项发明存在的问题:化学成分较于中药成分而言,对皮肤的腐蚀性或副作用仍然较大,不适宜长期敷用;而且水溶剂的药物通过直接的药物外敷效果不好,很难通过皮肤屏障而被人体真正吸收。
为此,设计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及制备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及制备方法。
一种中药美白巴布贴膜,用多种中药提取物浸膏混合水凝胶方式制得的巴布贴膜;
所述中药美白巴布贴膜的凝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水50-90份;
甘油10-25份;
聚丙烯酸钠1-3份;
丁二醇5-15份;
纤维素胶0.1-0.5份;
明串球菌和萝卜根发酵产物滤液1-2份;
珍珠粉0.05-0.1份;
丹皮酚0.05-0.1份;
白丁香提取物0.2-0.7份;
僵蚕提取物0.8-1.5份;
当归根提取物0.5-1份;
冬瓜籽提取物1-5份;
益母草提取物1-5份;
三七根提取物0.3-0.8份;
红花提取物0.1-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一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一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别是用于发动机轴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