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森林灾害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6371.X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曹杰;朱节中;王娓娓;郑翼;李天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G01C2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恒静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计算 森林 灾害 应急 指挥 调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森林灾害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图分割模块、路径分层模块、灾害区域计算模块、路径切割模块、搭桥模块以及时间计算模块和最优路径模块;所述地图分割模块事先对灾害影响区域对应地图进行分割,调用路径分层模块对所有不同路径进行分层,使用灾害区域确定模块确定灾害点,并计算出不可达区域,使用路径切割模块对路径进行切割,生成新的路径分层图,然后调用搭桥模块,生成搭桥后的路径连通图,使用时间计算模块计算行走轨迹时间表,最后,采用最优路径计算模块确定最优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森林灾害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各种灾难频发,尤其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各类事件突发。归其原因错综复杂,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方面的因素。前者主要受制于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如何构建中国社会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以提升国家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灾害,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山体滑坡、洪水、地震行为。这些森林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森林防灾工作是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的森林灾害应急指挥,大部分依靠人工判断,部分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监控模式;人工判断,应急指挥,具有现场处理的优势,劣势也比较明显,效率低,指向性低,有效应急指挥的效果不好;不能迅速生成具体的应急方案,显然对应急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缺乏对灾害现场的及时处理。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森林防灾减灾及应急系统给予改进,集预防与应急于一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的、方便的、节约资源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森林灾害应急指挥调度方案。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森林灾害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图分割模块、路径分层模块、灾害区域确定模块、路径切割模块、搭桥模块以及时间计算模块和最优路径模块;所述地图分割模块事先对灾害影响区域对应地图进行分割,调用路径分层模块对所有不同路径进行分层,使用灾害区域确定模块确定灾害点,并计算出不可达区域,使用路径切割模块,对路径进行切割,生成新的路径分层图,然后调用搭桥模块,生成搭桥后的路径连通图,使用时间计算模块计算行走轨迹时间表,最后,采用最优路径计算模块确定最优路径。
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灾害区域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灾害影响区域面积,表示为:
S修正=(1+γ)S1
S.T.0≤|θ′|≤π
v=∝v0
其中,S修正为最终的火灾影响范围,R0为初始火灾半径,v为火灾蔓延的速度,与风速v0成正相关,t为时间,θ为,θ′为扇形外区域与风向的夹角,夹角的起点为初始火源,k为蔓延系数因子。
进一步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