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带电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6444.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曹京荥;陈杰;刘洋;贾勇勇;谭笑;胡丽斌;李陈莹;张昱;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代理公司: | 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朋华 |
地址: | 2111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铅 电气连接 带电检测 电缆附件 耦合线圈 传感器检测 感应电动势 信号传感器 变化磁场 表面磁场 电流信号 轴向移动 耦合 差异性 传感器 工频 测试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带电检测方法及装置,耦合注入封铅已知变化且区别工频的电流信号,其在封铅表面会产出变化磁场,将带有耦合线圈的信号传感器放置封铅外表面,耦合线圈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传感器检测表面磁场的差异性,从而实现封铅点部位电气连接缺陷的带电检测,传感器沿电缆附件封铅部位轴向移动1次,即可完成封铅电气连接的测试工作,操作灵活、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属于输变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附件封铅连接不良极易引起电缆铝护套或电缆附件内部金属悬浮放电而引发电缆故障。由于电缆附件封铅外部包裹热缩管,且其内侧与尾管、铝护套接触,无法用肉眼看到内部封铅电气连接情况,增加了封铅电气连接检测的难度。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涡流探伤方法检测热缩管内部电缆附件封铅缺陷,其主要原理利用空气、金属磁导率差异,当封铅缺陷表面开裂或者严重凹凸不平,引起测试线圈感应电压或者感应电流的变化进而判断封铅缺陷,但是当封铅部位表面平滑且内部电气连接接触不良缺陷,该方法检测存在难度,且该方法需要探头沿封铅表面滑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的带电检测方法和装置,可带电检测电缆内部封铅电气连接缺陷,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带电检测方法,包括:对电缆附件封铅注入电流信号;
通过移动放置在电缆附件封铅外表面的若干个传感器得到封铅部位表面的若干个感应电动势;
找出传感器中最大感应电势和最小的感应电势,当最大感应电势和最小的感应电势之差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时,电缆附件封铅部位存在电气连接缺陷。
进一步的,对电缆附件封铅注入电流信号,具体为:
耦合注入信号源发出的电流信号传到电缆本体铝护套或者电缆附件接地引线,通过电缆本体铝护套或者附件接地引线将电流信号传入电缆附件封铅部位;
进一步的,通过移动放置在电缆附件封铅外表面的若干个传感器得到封铅部位表面的若干个感应电动势,具体为:
将若干个传感器通过转向节卡扣转向制作成圆柱形状围绕在电缆附件封铅部位表面,通过测试支撑杆将传感器沿电缆附件封铅部位轴向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各个传感器获得封铅部位表面的感应电势。
一种电缆附件封铅电气连接缺陷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耦合注入信号源、信号传感器、信号显示装置;
耦合注入信号源用于对电缆附件封铅注入电流信号;信号传感器用于获得注入电流信号后的电缆附件封铅部位表面的若干个感应电动势;信号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获得的若干个感应电动势。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注入信号源包括相互连接的可拆卸穿心变压器、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用于发出电流信号给可拆卸穿心变压器,可拆卸穿心变压器上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缆本体铝护套或者电缆附件接地引线上,并将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耦合注入电缆本体铝护套或者电缆附件接地引线,传入电缆附件封铅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类型包括脉冲信号、矩形波型号和三角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传感器包括若干个传感器;若干个传感器通过转向节卡扣转向套设在电缆附件封铅部位表面上。
进一步的,传感器包括金属线芯、绕制在金属线芯上的耦合线圈;转向节卡扣安装于金属线芯两端。
进一步的,传感器靠近电缆附件封铅部位的一侧还安装有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4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