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6753.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7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刚;朱辉龙;张德坤;叶继红;王高新;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G01N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弯曲 疲劳 监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包括:
支撑基架,所述的支撑基架包括底板、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两根支撑塔和两根固定基架;
桥梁系统,包括地锚、主缆锚头、主缆连接耳、主缆、鞍座、锁夹、上吊索锚、吊索、吊索下锚头和吊索连接耳,其中,每根固定基架上均设有地锚,主缆的两端分别通过主缆锚头与所述地锚连接;
锁夹包括多个,多个锁夹等间距排布在位于两根支撑塔之间的主缆中间部分,所述的锁夹下端依次通过上吊索锚、吊索、下吊索锚以及吊索连接耳与第一负载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负载机构用于模拟加筋梁对桥梁提供的负载;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机构包括:负载架,所述负载架设置在主缆中间部分正下方,负载架的上端与所述吊索连接耳连接,负载架上设有与所述锁夹相同间距的挂钩,通过在挂钩上悬挂不同的负载,模拟不同质量的加筋梁对吊索和主缆的作用力;
第二负载机构,设置在所述负载架下方,用于模拟主缆受到的动态负载,包括:竖向伸缩单元,竖向伸缩单元的底部与一水平位移传动机构连接,竖向伸缩单元的伸缩杆上依次通过第三拉压传感器、法兰吊耳、双向连接扣以及滑块连接扣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装配在所述负载架底部的第一滑轨上;
所述水平位移传动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单元,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一端,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轴上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滑台,所述滑台的底部与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滑台的上端与所述竖向伸缩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
状态检测系统,包括连接在主缆两端的第一拉压传感器,吊索下端的第二拉压传感器,装配在竖向伸缩单元伸缩杆上的第三拉压传感器、以及贴在主缆和吊索表面的应变片,其中,第一拉压传感器用于监测主缆所受的拉力;
第二拉压传感器用于监测吊索所受的拉力;
第三拉压传感器用来监测竖向伸缩单元所提供的拉力大小;
应变片用于监测在不同受力状态下,主缆和吊索的变形信息;
所有拉压传感器和应变片采集的信息均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数据采集卡获得的数据信息传送到控制器中并保存;
所述竖向伸缩单元和第一滑块能够模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主缆受力情况及不同部位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伸缩单元为液压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单元为伺服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带轮传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计算机。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所述主缆多点变载弯曲疲劳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启动试验装置,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第一拉压传感器、第二拉压传感器、第三拉压传感器以及应变片采集到的数值传送到控制器中并保存,然后对竖向伸缩单元上的第三拉压传感器和主缆、吊索上的应变片进行校零;
b.通过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单元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将竖向伸缩单元移动到旋转驱动单元一侧的末端,旋转驱动单元停止运转;
c.调节竖向伸缩单元提供的拉力,拉力的大小通过第三拉压传感器测得;
d.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单元转动,使竖向伸缩单元沿着第二导轨做往复运动,同时监测系统开始采集数据并保存在控制器中,直至实验结束;
e.调节旋转驱动单元的转速,重复步骤b至d;
f.在负载架上的每个挂钩上悬挂质量相同的质量块,改变负载架的重量对主缆的初始作用力,重复步骤a到e;
g.将上述实验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对比,分析在相同负载下不同移动速度和不同负载相同移动速度条件下,主缆和吊索的受力、变形信息,对主缆和吊索的失效形式以及使用寿命进行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67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