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7415.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0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钟梓滢;林敏;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0 | 分类号: | H04W28/1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羚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数据 分流 方法 装置 基站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所述基站包括主站和辅站;获取用户终端在所述时间段内的上行需求吞吐量;检测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与所述可分流最大吞吐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小于所述可分流最大吞吐量,则根据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的上行链路质量,将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分流至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数据分流的服务质量,提升数据分流策略的灵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4G移动通信系统中,3GPP R12协议版本提出的双连接技术,是指UE(UserEquipment,用户终端)同时使用由非理想回传连接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基站(例如,主基站及辅基站)所提供的无线资源,UE同时使用主基站和辅基站的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资源进行数据收发,能够有效提高单用户吞吐量。
随着5G通信系统的到来,提出了4G和5G双连接架构,其中包括EN-DC(E-UTRA-NR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架构,EN-DC架构连接的是4G核心网EPC,由4G基站作为主基站,5G基站作为辅基站。4G双连接技术中,辅基站作为主基站的数据传输辅助,通常由主基站负责双连接中数据分流的决策,主基站将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分流给辅基站以缓解主基站通信量的拥塞。
目前,4G-5G双连接下的数据分流较大程度上沿用4G双连接的分流策略,这类分流策略一般只基于主基站的负载均衡考虑,分流策略的灵活度存在较大欠缺,数据分流的服务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双连接网络架构下,能够提升上行数据分流的服务质量的上行数据分流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分流方法,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所述基站包括主站和辅站;
获取用户终端在所述时间段内的上行需求吞吐量;
检测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与所述可分流最大吞吐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小于所述可分流最大吞吐量,则根据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的上行链路质量,将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分流至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的上行链路质量,将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分流至所述主站和所述辅站,包括:
若所述主站的上行链路质量高于所述辅站的上行链路质量,则将所述主站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作为所述主站的实际可分流吞吐量;
计算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与所述主站的实际可分流吞吐量之间的差值,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辅站的实际可分流吞吐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上行需求吞吐量不小于所述可分流最大吞吐量,则将所述主站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作为所述主站的实际可分流吞吐量,将所述辅站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作为所述辅站的实际可分流吞吐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别获取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的可分配最大资源数,获取所述基站的可分配最大吞吐量;
基于所述基站的不拥塞剩余资源数,获取所述基站的最大可增加吞吐量;
将所述可分配最大吞吐量及所述最大可增加吞吐量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基站的可分流最大吞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