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及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543.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明;王立东;傅振东;柯泽伟;马世斌;薛藏藏;梁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燕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预处理 生物 接触 化粪池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曝气池,所述预处理曝气池上设置了进水管;所述预处理沉淀池与预处理曝气池之间间隔了第一溢流板,厌氧发酵池,所述厌氧发酵池为密封腔体,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次沉淀池和鼓风机,本发明先在曝气的条件下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被污泥吸附,使得污水具有较低的碳氮比,在预处理沉淀池中,污泥实现沉降,只排走液体,阻留了带有寄生虫卵的固体物,实现厌氧杀菌杀卵;脱氮除磷,减少有机物,有效净化污水;最后静置沉淀,避免因生物膜脱落及曝气搅动;对有机物、氮磷等处理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建筑物的附设局部污水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三格化粪池通常由两根排污管连通的三个格室密封粪池构成。根据三个池的主要功能依次可命名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再次发酵池和贮粪池。传统三格化粪池通过截留、沉淀、氧化分解等物理与生化过程达到去除病原菌和降解部分有机物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污水在化粪池内经12~24h 的沉淀后,原始有机物浓度为100~400mg/L的污水,BOD5约可去除20%~30%,对N、P的去除则效果较差,化粪池出水的有机物、N、P含量仍较高。在很多农村地区,三格化粪池是生活污水直排前唯一的处理设施,化粪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化粪池出水有机物、N、P浓度过高造成了地表水环境污染,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就需要对三格化粪池进行改造。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及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易于建造,也能够在原有化粪池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可有效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出水水质好,能够解去除寄生虫卵以及有害细菌,更能降低固体排放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预处理及生物接触的化粪池,包括预处理曝气池,所述预处理曝气池上设置了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入口与外部污水管道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朝向预处理曝气池内;
预处理沉淀池,所述预处理沉淀池与预处理曝气池之间间隔了第一溢流板,所述预处理沉淀池与预处理曝气池顶部连通,所述预处理沉淀池内还设置了第一污水管;
厌氧发酵池,所述厌氧发酵池为密封腔体,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入口淹没在预处理沉淀池的液体层内,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出口与厌氧发酵池连通;
生物接触氧化池,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与厌氧发酵池通过第二污水管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了立体弹性填料;
二次沉淀池,所述二次沉淀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之间通过第二溢流板分隔,所述二次沉淀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顶部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内还设置了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外部的污水排放处连通;
鼓风机,所述预处理曝气池内设置了第一穿孔曝气管,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了第二穿孔曝气管,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和第二穿孔曝气管都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均匀的布设在预处理曝气池内腔底部,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均匀的分布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弹性填料均匀的布满生物接触氧化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与鼓风机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一空气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与鼓风机之间通过第二空气输送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设置在预处理曝气池的顶部,所述预处理曝气池通过第一通气管与外部连通;
第二通气连接管,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二通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预处理曝气池的内腔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融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