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9625.3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王振飞;陈昭;顾灿松;邓江华;杨明辉;石月奎;石岩;夏仕朝;张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拉杆 悬置 刚体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独立设置的压紧模块和拉伸模块;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压紧盖板和压紧底座,所述压紧盖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紧底座的顶部;所述拉伸模块包括纵向调节母板、纵向调节子板和拉伸滑块;所述纵向调节子板安装在纵向调节母板内,且其在纵向调节母板内的上下安装位置可调节;所述纵向调节子板上安装有拉伸滑块,且其在纵向调节子板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可以在台架装置上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模拟车辆在不同工况时悬置橡胶变形状态,从而准确、高效的测试出其刚体模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的重要因素。发动机是车辆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噪声与振动源。由于发动机和车身之间通过多个悬置连接,因此悬置的隔振设计非常重要,如果设计不当,发动机的激励力将无法有效隔离,就会传到车辆各个结构,产生明显的噪声和振动,从而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型;更甚者会损坏主要零部件,引起耐久安全问题。
目前,常见的家用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MPV(多用途汽车)多采用钟摆式三点悬置结构,其中后悬置为抗扭拉杆悬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有效的起到既隔离振动传递又限制发动机位移的作用。如果设计不合理,车辆加速时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会与副车架模态产生耦合,产生严重的噪声和振动。显然在前期悬置选型设计时,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然而现有方法都是车辆静止状态进行测试,并不能模拟实际加速过程中悬置橡胶受力发生变形的状态,这样就导致测试的悬置刚体模态频率与实际不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可以在台架装置上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模拟车辆在不同工况时悬置橡胶变形状态,从而准确、高效的测试出其刚体模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抗扭拉杆悬置的刚体模态测试装置,包括独立设置的压紧模块和拉伸模块;
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压紧盖板和压紧底座,所述压紧盖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压紧底座的顶部;
所述拉伸模块包括纵向调节母板、纵向调节子板和拉伸滑块;所述纵向调节子板安装在纵向调节母板内,且其在纵向调节母板内的上下安装位置可调节;所述纵向调节子板上安装有拉伸滑块,且其在纵向调节子板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底座包括第一安装板、支撑板和悬置定位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悬置定位杆。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盖板套在悬置定位杆上,且其两端均通过紧固件与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支撑板刚性连接,支撑板与悬置定位杆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调节母板包括第二安装板和平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的两个滑槽板;两个滑槽板正对压紧模块一侧均开有一第一定位过孔槽,两个滑槽板相对的一侧均开有一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调节子板由“H型”支撑板、拉伸滑块槽、螺旋调节轴构成;所述“H型”支撑板安装在两个滑槽板之间,且其相对于两个滑槽板的上下安装位置可调节;所述“H型”支撑板上安装有所述拉伸滑块槽,所述拉伸滑块槽内安装有螺旋调节轴;
优选的,所述“H型”支撑板与所述拉伸滑块槽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H型”支撑板通过两侧竖板与两个滑槽板的卡槽配合,且“H型”支撑板和两个滑槽板可通过安装在第一定位过孔槽内的紧固件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H型”支撑板中间的横板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犬舍的双向提拉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输液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