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674.7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1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曾贺;胡运良;陈晓伟;杨光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9/04 | 分类号: | B60R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董艳慧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载 行李架 组合 对接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包括行李架承重梁(2)、端盖饰板(3)和端盖底座(6);端盖底座(6)通过端盖底座紧固组件(200)固定安装在车身顶盖(1)上,行李架承重梁(2)和端盖饰板(3)分别安装在端盖底座(6)上并相互对接;
其特征是:所述的端盖饰板(3)的纵截面呈n形,且端盖饰板(3)的两块侧板的底部向内对称收窄,形成预变形结构;端盖底座(6)的纵截面呈u形,使端盖饰板(3)通过扣接组件匹配装配在端盖底座(6)上时,端盖底座(6)的两块侧板能与端盖饰板(3)的两块向内收窄的侧板过盈卡接,对端盖饰板(3)的外部形面产生第一次自适应矫正;行李架承重梁(2)的纵截面呈n形,且行李架承重梁(2)的内部腔体中通过安装板(21)设有承重梁安装孔(10),端盖底座(6)的内部腔体中设有圆柱销(11),使行李架承重梁(2)通过匹配装配在端盖底座(6)上时,圆柱销(11)能插入承重梁安装孔(10)内,并与承重梁安装孔(10)中心错位安装,所述的圆柱销(11)的中轴线与承重梁安装孔(10)的中轴线之间的错位间距确保承重梁安装孔(10)能与圆柱销(11)装配且紧密配合;端盖饰板(3)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条楔形筋(13),若干条楔形筋(13)纵向设置在端盖饰板(3)的两块侧板上,使端盖饰板(3)与行李架承重梁(2)装配时,行李架承重梁(2)的内壁能挤压若干条楔形筋(13)并与端盖饰板(3)过盈装配,行李架承重梁(2)对楔形筋(13)的形面产生第二次自适应矫正;
所述的端盖饰板(3)包括端盖外板(4)和端盖内板(5),端盖外板(4)固定罩盖在端盖内板(5)上,端盖内板(5)的端部延伸到端盖外板(4)的外部;扣接组件的卡勾(9)设置在端盖内板(5)的两侧内壁上,扣接组件的端盖销(7)设置在端盖内板(5)的内壁上,楔形筋(13)设置在端盖内板(5)的外延伸段的外壁上;
所述的扣接组件包括端盖销(7)和槽孔(8),十字形的端盖销(7)设置在端盖饰板(3)的内部腔体中,十字形的槽孔(8)设置在端盖底座(6)的内部腔体中,端盖销(7)能匹配插接在槽孔(8)内,使端盖饰板(3)与端盖底座(6)固定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柱销(11)的中轴线与承重梁安装孔(10)的中轴线之间的错位间距为0.25-0.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梁安装孔(10)为腰形孔,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行李架承重梁(2)和端盖饰板(3)的对接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承重梁安装孔(10)的边缘处设有楔形切面(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圆柱销(11)的上部为上窄下宽的锥形结构(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端盖饰板(3)的侧板的收窄幅度为0.15-0.25mm,两块侧板共向内收窄形成0.3-0.5mm的预变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扣接组件包括卡勾(9)和卡勾槽(61),一对卡勾槽(61)设置在端盖底座(6)的两侧外壁上,一对卡勾(9)设置在端盖饰板(3)的两侧内壁上,端盖饰板(3)装配在端盖底座(6)上时,卡勾(9)能匹配卡置在卡勾槽(6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行李架的组合对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端盖内板(5)的外延伸段的顶部设有水平筋(12),水平筋(12)与行李架承重梁(2)的内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6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