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0129.X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9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白英睿;孙金声;吕开河;王金堂;黄贤斌;刘敬平;金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E21B47/005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韩献龙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愈合 凝胶 堵漏 材料 稳定性 评价 方法 | ||
1.一种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采用模拟裂缝堵漏试验,测试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成胶后所形成的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分别静置不同时间下的承压强度τXi,其中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2)按步骤(1)的方法制备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经成胶后静置与步骤(1)相同时间,然后分别测试抗拉强度σXi,其中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3)按步骤(1)的方法制备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经成胶后球磨成球形颗粒得到凝胶颗粒,然后配制含有凝胶颗粒的钻井液基浆;采用模拟裂缝堵漏试验,凝胶颗粒自愈合后,测试分别静置与步骤(1)相同时间下的承压强度τYi,其中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4)按步骤(3)的方法配制含有凝胶颗粒的钻井液基浆,经自愈合后,测试分别静置与步骤(2)相同时间下的抗拉强度σYi,其中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5)利用公式a、b分别计算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承压稳定性和愈合抗拉稳定性:
愈合承压稳定性: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a
愈合抗拉稳定性:i为1,2,3…n的非0自然数 b
(6)计算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承压综合稳定性和抗拉综合稳定性:
承压综合稳定性:
抗拉综合稳定性:
(7)根据步骤(6)计算的承压综合稳定性和抗拉综合稳定性对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当α≥100%、β≥60%、0≤α稳定性≤3%、0≤β稳定性≤3%时,愈合堵漏稳定性:极强;
当α≥80%、β≥50%、0≤α稳定性≤5%,0≤β稳定性≤5%时,愈合堵漏稳定性:较强;
当α≥60%、β≥40%、0≤α稳定性≤7%、0≤α稳定性≤7%时,愈合堵漏稳定性:强;
当α≥30%、β≥20%、0≤α稳定性≤10%、0≤β稳定性≤10%时,愈合堵漏稳定型:中;
当α≥0、β≥0、α稳定性10%、β稳定性10%时,愈合堵漏稳定型: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分别静置不同时间下的承压强度τXi的测试方法如下:将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加入高温高压动静态漏失仪中,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经过裂缝模型,出口漏失量较大;然后升高温度至成胶温度,漏失量逐渐减小直至不漏失时,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成胶;静置不同时间后,分别缓慢增加堵漏仪的压力直至突然产生大量漏失时所对应的压力即为静置不同时间下的承压强度τX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自愈合凝胶堵漏体系成胶的温度在20~150℃之间,成胶的时间在1h~5h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成胶温度、时间与步骤(1)中的成胶温度、时间相同;
b、抗拉强度是在成胶温度下测定得到;所述成胶温度与步骤(1)中的成胶温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成胶温度、时间与步骤(1)中的成胶温度、时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愈合凝胶堵漏材料的愈合堵漏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凝胶颗粒的粒径为步骤(1)中模拟裂缝堵漏试验中裂缝宽度的三分之一,且粒径均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1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算平台资源使用监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差异最小化随机分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