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镥基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0272.9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尹士玉;王昊;郭红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4/12 | 分类号: | C03C4/12;C03C6/06;C03C6/04;C03B19/02;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硅酸盐 闪烁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镥基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引入镥基并控制工艺条件,使制得的该闪烁玻璃具有产光效率高、衰减速度快、密度大、阻拦射线性能强等优点,光产额可高达27000,密度能达到6.5~7.5g/cm3,均显著高于现有的闪烁玻璃,且机械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潮解,综合性能优异,适合应用于石油勘探、放射医学成像、工业在线检测、国家安全监察、高能物理或核物理实验等领域中;同时,上述方案选用常规成分进行精确配比,并采用常规设备和改进的工艺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在保证玻璃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从而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供性能优良的闪烁玻璃,更加适合扩大生产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闪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掺杂镥基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核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要求,给新型闪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闪烁玻璃作为特种玻璃的一种,有望取代闪烁晶体,跨越性地推动核成像技术在影像医学、高能物理、安全检测以及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的更广泛应用,从而形成巨大的国际市场,因此成为新材料研究以及应用的热点和重要前沿方向之一。
在已有的众多制备玻璃体的方法中,熔融法因为具有如下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1)工艺简单,易于做成不同的玻璃形状;(2)可增进多元组分体系的化学均匀性,至原子或分子级水平;(3)掺杂组分的量和种类范围宽,化学计量准确且易于改性。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热切关注以熔融法用纳米粉末制备微晶闪烁玻璃,寻找其制备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得到由纳米到微米跨越过程中的科学内涵,这在材料学上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激活离子在多晶玻璃中的晶体场与纳米颗粒和单晶均不同,因此探索晶界存在条件下激活离子的吸收与发射、以及光在多晶中能量传递过程和传播机理等物理过程的基本问题,在解决闪烁陶瓷发光过程中的物理问题之外,还具有更加重大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关于闪烁玻璃的研究多数集中在LuAG、YAG、Lu2O3等材料,但对于热门的Lu2SiO5:Ce和Lu2Si2O7:Ce等闪烁晶体的改进却鲜有报道。闪烁玻璃的制备需要较高的制备技术和精良的设备,并且与国内众多材料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原料。对于原材料的纯度、原材料纳米粉末的粒子尺寸等都有较高要求,而国内目前尚无专门的企业可以提供;同时,国内高烧结温度、高真空度的设备与国外的差距更明显,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闪烁玻璃发展一个瓶颈。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创新的工艺方法(成份的微调和热处理的温度)来提供性能优良的闪烁玻璃,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镥基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掺杂镥基硅酸盐闪烁玻璃,包括如下摩尔百分比的成分:SiO2 50~60%、H3BO3 12~15%、NaNO3 4~7%、Lu2O3 15~20%、Ce(C2O4)2 1~2%、MgF2 0.5~1%、Al2O3 4~5%、BaCO3 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磷酸盐玻璃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陶瓷玻璃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