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电池单体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1379.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4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任毅;姜云峰;闫国丰;董谦;薛玉峰;孙立峣;关博;浦培平;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11659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连接线 充放电测试 测试装置 软包电池 上压块 右滑块 左滑块 绝缘 滑动连接 支架 测试方法步骤 测试技术领域 集成化设计 测试 布置方式 测试设备 尺寸调节 一端连接 中心点 打孔 对极 极耳 正对 粘贴 兼容 | ||
本发明属于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单体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滑动连接的左滑块和右滑块,还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上压块,以及充放电测试连接线和绝缘防鼓胀夹具;所述四个上压块通过各自的支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左滑块或右滑块上,实现测试装置在X、Y方向尺寸调节;所述支架上且与相应上压块正对的位置固定充放电测试连接线的一端,所述充放电测试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测试设备;所述绝缘防鼓胀夹具置于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上;所述绝缘防鼓胀夹具的中心点粘贴K型热电偶。本发明采用集成化设计,简化了测试方法步骤,避免了对极耳打孔造成破坏的情况;能够兼容不同尺寸和极耳布置方式的软包电池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单体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是指给液态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软包电池不仅具有结构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而且软包电池单体内阻小,具有灵活的包络结构设计,可以根据布置要求,调整软包电池的三维尺寸和布置方式,并且安全性能高,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的高要求,对于软包电池的性能测试也就越发重要。目前对于软包电池测试时,常采用极耳打孔的方式,首先通过螺栓将极耳与充放电测试线连接;然后将软包电池固定于两片钢板中间,并通过螺栓拧紧固定。上述测试过程中采用的对软包电池极耳进行打孔的方式会破坏软包电池结构,且螺栓连接可能造成接触电阻过大的问题,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所采用的钢板材料尽管具有很好的压紧效果,但是无绝缘处理,存在短路的风险。测试装置整体的集成化不高的问题,测试时,人员大量精力耗费于软电池连接的工作中,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单体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以解决软包电池测试的安全性不够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电池单体测试装置,包括左滑块、右滑块、第一上压块、第二上压块、第三上压块、第四上压块、充放电测试连接线和绝缘防鼓胀夹具,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上压块和所述第二上压块通过各自的支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左滑块上,滑动方向垂直于左滑块滑动方向;所述第三上压块和所述第四上压块通过各自的支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右滑块上,滑动方向垂直于左滑块滑动方向;所述支架上且与相应上压块正对的位置固定充放电测试连接线的一端,所述充放电测试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测试设备;所述绝缘防鼓胀夹具置于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上;所述绝缘防鼓胀夹具的中心点粘贴K型热电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压块、第二上压块、第三上压块和第四上压块结构相同,以第一上压块为例,所述支架底部设置倒T型滑块,与所述左滑块上凹槽配合;所述支架顶部连接摇柄,所述摇柄上固定连接螺杆,所述螺杆末端与所述第一上压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所述摇柄和所述螺杆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上压块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压块的两个相对侧面与所述支架之间是滑动接触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压块、第二上压块、第三上压块和第四上压块均采用非金属绝缘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上压块、第二上压块、第三上压块和第四上压块的底面均为波纹状。
作为优选,所述左滑块的侧面具有两个以上导轨孔,所述右滑块的侧面具有两个以上导轨,所述导轨孔与所述导轨相配合,实现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孔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导轨孔的侧面设置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连接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防鼓胀夹具为酚醛树脂防鼓胀夹具。
作为优选,所述酚醛树脂防鼓胀夹具采用钢板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电池容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于电动工具的电量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