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1451.4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8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敏;刘国锋;林学良;李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8 | 分类号: | F23J15/08;F23J15/02;F23D14/02;F23D14/60;F23D14/72;B01J38/02 |
代理公司: | 11387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加热炉 热风混合 烟气加热装置 计算机控制系统 烟气加热系统 孔洞 催化剂再生 燃烧气体源 可燃气体 燃烧气体 热量传递 实时监控 相对设置 烟气加热 有效燃烧 助燃风管 助燃风机 配套的 配比 烟气 伸出 燃烧 贯穿 | ||
1.一种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和热风混合管,其中,所述加热炉设置于烟道旁,用于通过燃烧为烟气加热提供热源;所述热风混合管设置于所述烟道内,其一端伸出所述烟道与所述加热炉连接,所述热风混合管位于所述烟道内的部分开有均匀分布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所述加热炉本体为一耐火隔热的密闭腔体;所述加热炉本体上设置有燃烧烧嘴和热风混合管接口,所述燃烧烧嘴用于将燃烧气体和助燃空气喷入所述加热炉本体内燃烧;
优选地,所述加热炉本体上设置有两个燃烧烧嘴;
优选地,所述加热炉本体上、与所述烟道连接处设有六个所述热风混合管接口,分为上下两排,三个在上,三个在下,上下两排的所述热风混合管接口左右交错布置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本体为外壳和耐火材料内衬包围形成的方形体结构,包括开口的箱体和与之配合以形成密闭空间的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炉本体上设有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本体与所述烟道通过连接矩形管连接,所述连接矩形管套设于所述热风混合管外。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烟道两边各布置一个所述加热炉;优选地,两个所述加热炉对称设置于所述烟道的左右两边,所述热风混合管贯穿所述烟道的两侧烟道壁板,连接两个所述加热炉。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混合管为圆管,其外表面上以与轴向平行的方式设置有三或四排孔洞,所述孔洞沿所述热风混合管的轴向和周向皆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热风混合管的外表面上以与轴向平行的方式设置有四排孔洞,相邻排的孔洞在周向上对正,且从所述热风混合管的周向上看每排孔洞开口方向分别位于时钟1:30、4:30、7:30、10:30方向。
8.一种烟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烟气加热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烟道两侧的两个加热炉,以及贯穿烟道两侧且连接两个所述加热炉的热风混合管;所述加热炉内还设有热电偶,用于测量炉膛内的温度;
燃烧气体源,与所述加热炉的燃烧烧嘴的燃料入口连接;
助燃风机,与所述加热炉的燃烧烧嘴的空气入口连接;
配套的管道,包括助燃风管和燃烧气体管道,所述助燃风管和所述燃烧气体管道上分别设有调节阀和流量孔板、变送器,用于监控所述助燃风管和所述燃烧气体管道内流体的流量;所述燃烧气体管道上设有切断阀,用于切断和开启所述燃烧气体管道;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互相连接的PLC和HMI;其中,所述PLC分别与所述加热炉内的热电偶、所述烟道内的排烟检测热电阻、以及切断阀、调节阀、变送器连接,用于接收传送而来的信息并处理,然后传送至所述HMI;所述HMI与所述PLC之间进行数据通讯,通过所述HMI实时监视所述加热炉的运行状态以及现场温度、压力、流量实时和历史信息,同时进行所述切断阀、所述调节阀、所述助燃风机的远程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阀为气动切断阀,所述调节阀为气动调节阀,所述烟气加热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源和压缩空气管道,所述压缩空气源通过所述压缩空气管道分别与所述气动切断阀和所述气动调节阀连接,用于提供作为动力的压缩空气。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烟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PLC还与SCR脱硝装置内的催化剂层设置的差压检测装置连接,接收差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如发现信号异常,则控制烟气加热装置调整对待SCR脱硝的烟气的加热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4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