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多联管束重油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1487.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韶范;赵国栋;解德甲;张型波;张斯亮;侯岩;马一鸣;马金伟;冯栩迟;徐殿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9/10;F28F9/12 |
代理公司: | 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2015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多联 壳体 前端封头 密封 管壳式换热器 首尾密封连接 高品质蒸汽 高粘度流体 高粘度重油 可拆卸连接 重油换热器 方便拆卸 后端封头 回收利用 壳体内部 壳体一端 冷却过程 连通通道 卧式结构 蒸发空间 整体串联 上方腔 浸没 弯头 余热 体内 堵塞 贯穿 | ||
一种卧式多联管束重油换热器,包括前端封头、壳体、多联管束,所述前端封头与壳体一端可拆卸连接,壳体另一端与后端封头固定连接形成卧式结构;多联管束密封贯穿前端封头进入壳体内部下方并浸没在壳体的介质中,该壳体上方腔体内设有蒸发空间;所述多联管束由多组单管束通过弯头首尾密封连接形成整体串联的连通通道。本发明是一种可清理、密封可靠、管束方便拆卸,可解决高粘度流体冷却过程中频繁堵塞问题,实现回收利用高粘度重油余热产生高品质蒸汽的新型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多联管束重油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加工炼制过程中,常有高温重质油产生,为回收高温重质油余热并满足后续加工过程或储存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热交换设备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热量回收及热量传递的重要设备。换热器通过壳程除氧水与管程高温重质油热量交换,使管内重质油温度冷却到要求温度,壳程除氧水气化进入蒸汽管网。
这种重质油不仅含有催化剂粉尘等固体机械杂质,还具有比重大、黏度高、低温流动性差等特性。当换热管内重油流速过高时,一方面系统动力损会增大,管内流动出现死区;另一方面催化剂粉尘和固体机械杂质会对设备管壁造成严重地冲蚀,这些都将造成管内结焦堵塞、管外结垢等危害。最终导致换热通道堵塞,换热器检修频繁,检维修成本高。
目前,工程上这种高温重质油通常采用水箱冷却处理。水箱的结构简单,管道的直径较大,采用盘管结构,热介质在管道内流动不容易产生死区,但是因为管内较低的流速导致传统的水箱传热效率较低、换热面积大、设备投资多,并且换热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大量的水汽散发到大气中无法回收。这样不仅消耗了大量水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紧凑、节省占地、管程不易堵塞,管束易于清理、装卸方便、检维修操作简单的重油换热器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高粘度重油余热的卧式多联管束重油换热器,解决因管内重油结焦,经常造成换热管堵塞,管束清理需打开换热器管箱整台管束抽出清理的不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多联管束重油换热器,包括前端封头、壳体、多联管束,所述前端封头与壳体一端可拆卸连接,壳体另一端与后端封头固定连接形成卧式结构;多联管束密封贯穿前端封头进入壳体内部下方并浸没在壳体的介质中,该壳体上方腔体内设有蒸发空间;所述多联管束由多组单管束(4)通过弯头首尾密封连接形成整体串联的连通通道。
所述单管束由若干换热管及其两端的管板连接构成,单管束的前端穿出前端封头,该穿出前端封头的多组单管束处套设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和前端封头密封连接,另一端和单管束的管板密封连接。
所述多联管束由多组单管束通过弯头首尾密封连接形成整体串联的蛇形或U形连通通道。
所述弯头由两端的异形接头和180°弯管连接而成;两端的异形接头和单管束的管板密封连接。
所述180°弯管流通截面积Sa与单管束换热管总流通面积Sb相等,即Sa=Sb。
本发明设计的多联管束结构,由于其内的各单管束质量轻,清理时可单独拆除,抽出壳体;而且可提高重油流速,保证各单管束各流通截面流速相等。拆卸多联管束时,其各组单管束拆开与前端封头以及相连单管束之间的密封连接,就可整体独立拆卸抽出壳体,方便清理更换,节约运行维护成本,采用与单管束换热管总流通面积相等的弯头,避免管内重油流动出现水力学死区,防止管内流速过低而导致换热不均匀使管内重油结焦堵塞。 本发明密封可靠、管束方便拆卸,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回收高粘度重油余热。解决了高粘度流体冷却过程中频繁堵塞问题,是实现回收利用高粘度重油余热产生高品质蒸汽的新型管壳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