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壳电阻的自动填砂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2062.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9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存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存洪 |
主分类号: | H01C17/00 | 分类号: | H01C17/00;H01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自动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壳电阻的自动填砂设备,其结构包括:投砂机架、控制开关、动力箱、驱动轴、填砂机构,所述投砂机架底部位置设有动力箱并与其相互联通,动力箱上方位置设有控制开关位于投砂机架侧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结构中的成型夹可使石英砂从散落的颗粒状态转变为紧实的圆柱型构造状态以对应铝壳电阻器的构造便于更好的嵌合安装,而缝隙囊泡则是能够将石英砂中环形边缘部分的颗粒物进行阻挡,以防止石英砂在压实后压实管脱离石英砂会由于压力作用将边缘的石英砂带起,并且施压力度小,可防止施压力度过大造成铝合金外壳膨胀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铝壳电阻的自动填砂设备。
背景技术
铝壳电阻和其它的电阻一样,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采用铝合金作为外壳的其作用在于冷却,因为体积小并且耐高温和过载能力强受到广泛应用,而在加工的封装步骤中,需要通过石英砂将电阻芯封装在铝合金外壳里,利用石英砂的热传导和绝缘来保证电阻的性能处于高效状态,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未将石英砂填充严实,则很容易导致电阻中的电阻芯在长期工作后与石英砂之间出现空隙影响热传导甚至造成电阻整体损坏,目前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夹具将铝合金外壳固定进行人工灌砂,并且用橡皮锤敲打填实,此举不仅效率过低,同时在敲打的过程中无法掌握好力度,力度过低填充不够严实,力度过大则容易造成外壳膨胀变形,降低了电阻的使用寿命,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铝壳电阻的自动填砂设备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壳电阻的自动填砂设备,其结构包括:投砂机架、控制开关、动力箱、驱动轴、填砂机构,所述投砂机架底部位置设有动力箱并与其相互联通,动力箱上方位置设有控制开关位于投砂机架侧边,投砂机架连接驱动轴,驱动轴下方设有填砂机构且填砂机构同时连接驱动轴与投砂机架,投砂机架为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连接并承载其他构件使其相互关联运转,同时依靠其内部侧边位置为中空构造来作为石英砂的储存空间,并对填砂机构起到投放、添加石英砂的原料补充功能,能够直接实现石英砂在设备内的自动添加避免人工频繁手动填补石英砂,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增强了设备加工效率,控制开关主要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也是间接控制驱动轴与填砂机构运转的结构,动力箱为设备的动力供给结构,主要用于为驱动轴提供必需的原始动力使其运转,驱动轴则是用于带动填砂机构实现联动运转的驱动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填砂机构由夹持轴套、进砂口、压砂装置、壳体托辊、端头压板组成,所述夹持轴套一侧设有进砂口,进砂口连通压砂装置,压砂装置末端连接壳体托辊且侧边位置对应设有端头压板,夹持轴套为填砂机构的主体承载结构,用于承载内部的构件使其相互连接,其侧边一端顶部位置设置的进砂口主要是用于连通并且接收投砂机架的石英砂原料,并且作为石英砂的流转通道为压砂装置输送所需的石英砂,壳体托辊则是用于稳定压塑成型后的石英砂并将其固定推送出至端头压板的行程范围内,其功能类似于平板输送构造,将石英砂推到端头压板位置后通过对石英砂两端的挤压使其成型压实,端头压板依靠内部的弹簧实现单侧水平运动方式来对石英砂产生挤压作用,有助于石英砂的紧实度增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压砂装置由砂腔、弹压杆、成型夹、推送轨、填缝管组成,所述砂腔底部位置设有弹压杆,弹压杆与填缝管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成型夹使得三者相互连接,推送轨则位于填缝管下方且与其相互嵌合连接,砂腔为压砂装置内的空腔结构,其主要是用于储放从进砂口流入的石英砂并借助结构两边的斜角坡度实现石英砂的重力下滑从而将石英砂准确送入弹压杆与成型夹工作范围内,弹压杆为高强度金属制成的弹簧杆结构,其作用是能够实现单侧水平高强度挤压,主要是为石英砂成型后的压实奠定基础,推送轨则是形成一个轨道结构来用于推送石英砂至壳体托辊表面进行后续步骤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存洪,未经郭存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