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2338.8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8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5/00;H01L3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揭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阵列排布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第一基底、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二基底和微发光二极管,通过在第二基底上设置有反光通孔,并将微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反光通孔内部,利用反光通孔两侧光滑的侧壁对光线的反射提取作用,提高微发光二极管的光提取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无机半导体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其发光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及环保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固态光源或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分。在液晶显示装置中,LED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液晶的偏转后,大部分光线会被彩色滤光片吸收掉,只有少量光线出射,导致光的利用率仅有2.8%,这意味着所需的背光的亮度需要超过十倍。
为提高光利用率,降低功耗成本,多种新型的有源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和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Diode,MicroLED)。与OLED相比,MicroLED具有材料稳定性的优势,在亮度及寿命方面的表现也更突出。但对于MicroLED而言,实现全彩化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大量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微型LED转移到相应位置;另一种是只转移蓝光LED,红色和绿色像素则采用量子点搭配蓝光LED。然而蓝光LED激发量子点材料,在能量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大量的能量损失,如LED自身波导效应损失,量子点产生的光散射效应等,以及量子点材料自身的自吸收现象,使得光致光发光过程中的光损失过多,导致光的利用率不高。
综上所述,现有MicroLED显示装置存在光致发光过程中光损失过多导致光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MicroLED显示装置存在光致发光过程中光损失过多导致光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阵列基板;以及
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器件,阵列排布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其中,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第一基底、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二基底和微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基底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基底的反光通孔,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反光通孔内。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反光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倒置梯形,所述反光通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基底的底边形成倾斜角。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倾斜角的值介于15°和60°之间。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基底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高度。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蓝色微发光二极管、红色微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微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量子点膜层,所述量子点膜层设置于部分所述反光通孔内,并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蓝色微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量子点膜层的材料包括含有量子点的光固化性材料。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基底的材料包括金、银或铝。
本揭示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二基底,在所述第二基底上形成连续排布的多个通孔;
对所述通孔进行磨砂并抛光,形成反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软块对角的多视聚类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胴体分割锯片及其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