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装置、工作斗及绝缘斗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2486.X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2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唐盼;肖宾;刘庭;刘凯;苏梓铭;彭勇;蔡得龙;雷兴列;余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1/24;G08B7/06;G01S15/08;G01R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安全 距离 监测 方法 装置 绝缘 斗臂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装置、工作斗及绝缘斗臂车。该方法,包括:在入场作业过程中,判断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或接地体作业状态;在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时,若其他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小于预先设定的带电体安全距离,则生成报警触发指令;在作业人员处于接地体作业状态时,若其他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大于预先设定的电场强度,且与电场测量单元对应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小于预先设定的接地体安全距离,则生成报警触发指令。该方法及装置缩短了带电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装置、工作斗及绝缘斗臂车。
背景技术
配网带电作业是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一般采用绝缘斗臂车作为作业平台,来确保作业人员与地面保持绝缘。
绝缘斗臂车是一种具备绝缘臂和绝缘工作斗的特殊作业高空车。按照配网带电作业的技术要求,在开展作业时绝缘斗臂车的工作斗必须与周围的其他构件(例如横担、绝缘子、塔身、树木、导线、引线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短路事故。
而配电线路环境狭小、复杂,在开展作业时,为保障绝缘斗臂车的工作斗与周围的构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需要多次反复人工测量和确认,导致作业时间延长,作业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装置、工作斗及绝缘斗臂车,以解决目前绝缘斗臂车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及装置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斗安全距离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入场作业过程中,根据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和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判断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或接地体作业状态,并标记锁定用距离测量单元和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其中,所述距离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斗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电场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斗周围空间的电场强度;
电场测量单元和距离测量单元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一个电场测量单元和一个距离测量单元被预先编为一组;
在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时,若除所述锁定用距离测量单元之外的其他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小于预先设定的带电体安全距离,则生成报警触发指令,以使得报警装置报警;
在作业人员处于接地体作业状态时,若除所述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之外的其他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大于预先设定的电场强度,且与检测到所述至少一个大于预先设定的带电体电场强度的电场测量单元对应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有至少一个小于预先设定的接地体安全距离,则生成报警触发指令,以使得报警装置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和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判断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或接地体作业状态,并标记锁定用距离测量单元和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包括:
获取全部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确定全部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的最小值,确定检测到所述最小值的距离测量单元为锁定用距离测量单元,并确定与所述锁定用距离测量单元对应的电场测量单元为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
若全部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的最小值小于预先设定的作业对象距离阈值,且所述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大于预先设定的带电体电场强度阈值,则判断作业人员处于带电体作业状态;
若全部的距离测量单元检测到的距离数据中的最小值小于预先设定的作业对象距离阈值,且所述锁定用电场测量单元检测到的电场数据小于预先设定的接地体电场强度阈值,则判断作业人员处于接地体作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24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稻谷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网多维度韧性评估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