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透皮给药仪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3848.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5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柴佳良;崔波;柴雪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雪青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11465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药 负压 电源接口 真空排气 皮肤 真空泵 外接 真空度调节装置 时间调节装置 透皮给药技术 控制电路板 漏电保护器 时间继电器 时间显示表 电路控制 皮肤形成 人体吸收 透皮给药 形态变化 真空显示 毛孔 输出口 呼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透皮给药仪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透皮给药技术领域,包括:给药仪箱体、电源接口、外接给药端,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给药仪箱体上,所述外接给药端连接在所述给药仪箱体上;还包括:漏电保护器、真空显示表、时间显示表、真空泵、真空度调节装置、时间调节装置、控制电路板、真空排气调节阀、真空输出口。采用时间继电器在负压情况下通过电路控制调节真空泵开启与关闭和真空排气调节阀的关闭与开启,从而调节负压的大小,使皮肤在不同真空度的作用下不断进行形态变化,皮肤的毛孔和组织间隙不断张大缩小,使皮肤形成“呼吸”效应,进而使药物能够更好地进入皮肤内被人体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皮给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负压透皮给药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透皮技术”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所谓透皮技术(trandermal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人体内及循环系统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方法,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目前这一新的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
透皮给药技术相比其他给药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优点表现为:首先透皮给药不会对人体肝脏造成“首过效应”,不会对肝脏功能形成破坏,不被胃肠道内pH值、食物和药物消化液滞留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破坏;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并且可提供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还能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透皮给药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因此克服皮肤屏障作用,在不损害人体皮肤的情况下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装置研究的关键问题,透皮给药是当前医疗领域新的方向,而负压透皮给药是透皮给药领域最新的技术应用。
现有的负压透皮给药,一种是直接接通负压的方式,另一种是在负压给药时同时向内部皮肤施加正压力的方式。负压在负压给药技术中是使皮肤和身体组织局部形成胀大,通过负压打开真皮、表皮、毛细血管及毛汗孔等使毛孔及皮肤张开,使皮肤表面积增大、皮肤组织间隙增大,进而减小药物透皮的阻碍,增大皮肤吸收药物和渗透药物的面积,但是上述方法的实际效果均不理想,在实际应用上均有所限制,直接接通负压是皮肤在负压下打开皮肤间隙使药物进入皮肤,但是皮肤在负压下处于张开状态时是绷紧着的,药物进入量少,另一种方法是在负压情况下对皮肤施加正压,因为皮肤在负压下同样是处于绷紧着的状态,所以在负压下施加正压这种方式同样效果不好作用不大。因此,研制一种新的作用效果更好的负压透皮给药仪及其使用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透皮给药仪及其使用方法,负压情况下通过调节负压的大小,使皮肤在负压下不断变化形态,在松弛-绷紧-松弛-绷紧这样的循环状态下,使皮肤的毛孔和间隙不断张大缩小,皮肤在负压情况下形成“呼吸”效应,使药物更好地进入皮肤内和肌体内被人体吸收,从而真正使负压透皮给药技术形成有效的技术应用,在透皮给药技术中起到不平凡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压透皮给药仪,包括:给药仪箱体、电源接口、外接给药端,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给药仪箱体上,所述外接给药端连接在所述给药仪箱体上;还包括:漏电保护器、真空显示表、时间显示表、真空泵、真空度调节装置、时间调节装置、控制电路板、真空排气调节阀、真空输出口;
所述漏电保护器、所述真空泵、所述控制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给药仪箱体内部;
所述真空显示表、所述时间显示表、所述真空度调节装置、所述时间调节装置、所述真空排气调节阀、所述真空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给药仪箱体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雪青,未经柴雪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3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钝针的液态分层剥离祛皱的技术
- 下一篇: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