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4874.1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0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征;徐永嘉;程庆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石茵汀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循环 神经网络 地震 破坏力 预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计算分析模块用于为分析提供资源(算力)支持,通信模块提供信息传输能力,显示模块提供结果展示平台;通过传感模块获取目标对象的地震动数据信息,利用计算分析模块对所述地震动数据信息进行读取和预处理,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地震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通信模块将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发送至预设接收端,显示模块将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转换,并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显示。由此,能够准确、实时的预测目标对象遭遇地震时的破坏情况,对疏散组织、地震预警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结构工程领域及防灾减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是建筑所面临的重要安全威胁,是各类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是进行建筑设计与组织人员疏散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地震灾害来临时,准确、及时的了解目标区域所遭受的地震破坏,对组织人员疏散和抢险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获取地震破坏力主要有两大类途径:其一是通过实地调查或开展非线性时程分析,准确但效率较低,不满足应急时实时性的要求;另一类是开展易损性分析,效率很高但准确性、普适性不足。因此,有必要以创新性、突破性的方法,开展既准确又实时的地震破坏力预测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准确、实时的预测目标对象遭遇地震时的破坏情况,并随着情景的演化持续更新结果,对疏散组织、地震预警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包括:传感模块、计算分析模块、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传感模块与所述计算分析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检测目标对象的地震动数据信息,并将所述地震动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计算分析模块;
所述计算分析模块与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提供计算分析所需资源(算力),并将计算出的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进行信息传输,将接收到的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发送至预设接收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进行结果展示,包括电子显示屏,对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与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计算分析模块用于为分析提供资源(算力)支持,通信模块提供结果传输能力,显示模块提供结果展示平台,本装置能够准确、实时的预测目标对象遭遇地震时的破坏情况,并随着情景的演化持续更新结果,对疏散组织、地震预警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附加模块;
所述附加模块包括连接装置、固定装置、供电模块和保护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接口和连接线,用于对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的多个模块进行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的多个模块进行固定;
所述保护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和\或多个模块外部的外壳,用于对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和\或多个模块进行保护;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4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