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飞行器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5408.5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0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艳;解静;刘敏华;朱永贵;杨勇;周正阳;黄喜元;朱如意;张春阳;曹晓瑞;谭珏;陈永强;张家雄;周晓丽;沈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气 数据 传感 系统 管路 传递 特性 建模 方法 飞行器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飞行器及存储介质。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中,首先确定飞行器气压传递管路模型以及一种飞行工况下的受感器表面流场特性;根据所述管路模型和多段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动力学模型建立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库;最后根据压力传递特性库,通过曲线拟合方法确定二阶传递特性函数参数。本发明的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还未建立符合建模精度要求的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飞行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飞行器完成轨道任务后将采用无动力滑翔的方式返回地面,期间将经历大攻角再入、能量管理和自主进场水平着陆三个飞行阶段。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Flush AirData Sensing System,FADS系统)是天地往返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返回的关键导航子系统。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FADS)主要由气压传递管路和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与飞行器表面由气压传递管路连接,并依靠气压传递管路将物面的压力信号传递至压力传感器,从而获得飞行器表面压力参数。由于空天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会经历严酷气动加热环境,一般在气压传递管路与气动外形面间连接一段直径明显低于气压传递管路的受感器管路,其结构形式更加复杂。飞行条件、受感器/气压管路几何参数将会影响传感器的频率特性,而多段复杂管路传递特性建模精度直接决定了嵌入式大气传感数据系统设计的准确性。
在FADS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国外StephenA.Whitmore建立了变截面管路气压传递函数物理模型,但数学表达形式繁琐,无法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国内华中科技大学高隆隆等人对单一直管路传递特性模型进行分析,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王希洋等人对变管径压力传递函数采用有限级数近似方法对贝塞尔函数进行了简化,得到了近似模型,但形式复杂建模精度不高。目前,关于多段FADS管路传递特性建模国内外的研究较少,尚未建立符合建模精度要求的传递特性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飞行器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还未建立符合建模精度要求的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飞行器气压传递管路模型以及一种飞行工况下的受感器表面流场特性;
根据所述管路模型和多段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动力学模型建立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库;
根据所述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库,通过曲线拟合方法确定二阶传递特性函数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首先确定飞行器气压传递管路模型以及一种飞行工况下的受感器表面流场特性;根据所述管路模型和多段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动力学模型建立管路压力传递函数库;最后根据压力传递特性库,通过曲线拟合方法确定二阶传递特性函数参数。本发明的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还未建立符合建模精度要求的管路传递特性建模方法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5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