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气环境运动健康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6137.5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杰;王占山;李志刚;钱岩;李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D21/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王虎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环境 运动 健康 监测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环境健康监测方法,涉及环境健康监测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服务端持续获取采集的定位信息;若没有获取完成,则继续获取直到完成,再进行步骤S2;S2:根据步骤S1中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轨迹信息以及时间;若没有分析完成,则继续分析直到完成,再进行步骤S3;S3:根据步骤S2中轨迹信息及时间进行监测站点和浓度匹配计算,直到计算完成,进行暴露时间归属计算;S4:配置暴露参数;S5:计算暴露水平;S6:暴露水平报表生成,完成暴露水平分析。本发明根据暴露时间,暴露浓度,相关参数计算出其相关的暴露水平摄入量,并综合分析相关暴露水平,以保证对站点,人体的综合性分析,以保证暴露水平摄入量得到充分的科研论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健康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气环境健康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杜安和奥特提出了暴露评价的概念,定义“暴露”为一个人或人群在特定时间里与一定污染物的瞬时接触。如同时考虑持续时间,就获得了一段时间内的“积分暴露值”,我们通常所说的更多是平均暴露,也即累计暴露除以积分时间的结果。进行暴露评价,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给大量人群佩戴个体穿戴装置的方法,如个体采样泵、被动采样器等,此方法需要、招募数量较大的人群,并需要分发和回收大量的采样设备,人力物耗费较大。同时,由于具体到了每个个体,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会为后期的分析带来大量的混杂因素。而与之相反,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国家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或国际网站上的空气质量数据,将这些数据广泛的应用于所有目标人群,又往往给研究结果带来因暴露数据和人群活动不匹配造成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专利文献CN 109493973 A涉及一种家用住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预警方法,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用户实际在室内的逗留时间和行为差异进行环境监测预警,以及不能根据不同功能房间的实际情况对环境暴露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问题。一种家用住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预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不同功能房间的环境监测参数、用户在不同功能房间的暴露行为数据;绘制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曲线,计算不同类型空气污染物的暴露浓度;对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并将所述环境监测参数、暴露行为数据、暴露浓度曲线和评估预警结果推送给用户。
中国专利文献CN105021230A提供一种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环境监测与健康预警系统。本发明由两部分组成,即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和健康预警系统。室内环境监测系统配有温度、湿度、光感、空气粉尘浓度、甲醛等传感器,各个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的各项参数,经处理后,通过ZigBee网络上传至控制单元。基于莫比乌斯曲线室内环境监测与健康预警系统在检测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的同时,能够根据每个人个体的不同,分析室内环境对其的影响,对其的身体健康状态给以提示,以减少室内环境质量过于低劣导致的生命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
上述专利文献仅仅能对小区域或者是固定区域进行监测,而不能对人群的所有生活区域进行监测以及风险预警。
本发明是针对如何充分利用监测站网,建立基于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精细化评价人群大气污染物暴露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环境运动健康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环境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服务端持续获取采集的定位信息;若没有获取完成,则继续获取直到完成,再进行步骤S2;
S2:根据步骤S1中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分析轨迹信息以及时间;若没有分析完成,则继续分析直到完成,再进行步骤S3;
S3:根据步骤S2中轨迹信息及时间进行监测站点和浓度匹配计算,直到计算完成,进行暴露时间归属计算,当暴露时间归属计算完成,进行步骤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