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390.0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忠康;徐强;王利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山洞 实验室 竖井 模型 创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根据项目的设计图,确定BIM模型中的整体平面图和衬砌类型立面图;
S200、将BIM模型分为多个单元,包括开挖土体、初期支护、钢拱架、锚杆单元、二衬单元、路面结构单元、二衬钢筋单元、超前支护;根据设计图中各单元的轮廓线,利用参数化建模建立各单元的族模型;
S300、根据整体平面图和衬砌类型立面图,将各单元的族模型进行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确定BIM建模标准,确定设计图在BIM模型中的整体平面图和衬砌类型立面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族模型的命名规则包括衬砌类型、构建单元类型、特性描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开挖土体、所述初期支护、所述二衬单元、所述路面结构单元、二衬钢筋单元的族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基于线的常规模型创建模型,进入前立面导入单元立面图,利用包括拉伸、放样、融合的操作命令,拾取对应的轮廓线生成单元的族模型并添加数据参数进行控制,进入平面图把前端参照线和后端参照线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钢拱架的族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使用常规模型族,进入前立面导入钢拱架立面图,进行放样,拾取钢拱架路径,得到其轮廓线生成的钢拱架单元添加参数信息后添加螺栓;其中,螺栓采用Revit族库中螺栓模型进行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锚杆单元、超前支护的族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使用常规模型族,在其平面、立面导入锚杆大样图,设置对应参数,建立2榀交错分布的锚杆模型,将2榀锚杆按照设计间距沿纵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锚杆模型包括锚头模型、杆体模型、钢垫板模型、螺母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1榀锚杆模型的建模方法:
使用常规模型族拉伸功能建立单根锚杆族模型,通过放样建立单根锚杆中的杆体模型、钢垫板模型、螺母模型;通过放样融合建立锚头模型;将各个构件的几何尺寸添加标注;根据设计图确定各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构件放样路径中标注其距离;为各个构件添加材质属性,得到参数化的单根锚杆模型;将单根锚杆模型沿衬砌断面轮廓阵列,标注锚杆的数量、阵列半径,得到参数化的1榀锚杆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
S310将各单位的族模型导入CAD,得到各单位的平面图、立面图;
S320在平面布置CAD图中,将各单位的平面图与整体平面图进行对齐;
S330在剖面图中,将各单元的立面图与衬砌类型立面图进行对齐,完成建模。
10.一种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的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完成山洞实验室及竖井的设计图;
步骤二、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BIM模型创建方法,利用所述步骤一中的所述设计图进行BIM建模,得到山洞实验室及竖井的BIM模型;
步骤三、根据所述的山洞实验室及竖井的BIM模型,分别进行山洞实验室和竖井的现场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