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6495.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胜;王树东;汲玉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玉婷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小麦 历史 种植 休耕 轮作 信息 遥感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基于历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并且结合冬小麦、轮作作物以及休耕作物的不同物候特征,可以有效的快速提取出冬小麦历史种植区内的轮作信息和休耕信息,相比传统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估算精度和科学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信息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休耕轮作是传统的耕作制度,是农学、土壤学和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轮作是指在耕地上不同年间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休耕是指耕地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每年春季5-6月收获,大多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关系到土地粮食产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恢复等方方面面,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同时也是不同级别行政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依据。然而,由于休耕轮作过程中,休耕或轮作的模式多样,而且涉及到不同的作物,常规的人力监测方法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此,现急需提供一种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包括:
基于历年中每一年工作区域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确定每一年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冬小麦年种植区,并确定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冬小麦历史种植区;
基于历年中每一年工作区域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所述历年中每一年的冬小麦年种植区以及所述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确定所述历年中所述冬小麦历史种植区内的轮作信息以及休耕信息。
优选地,所述基于历年中每一年工作区域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确定每一年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冬小麦年种植区,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历年中的每一年,基于每一年所述工作区域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的每景遥感影像,计算所述遥感影像中每一像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同一像元位置处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所述同一像元位置处的作物类型,生成所述同一像元位置处的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同一像元位置处的作物类型为冬小麦,所有作物类型为冬小麦的所述同一像元位置构成每一年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冬小麦年种植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上作物越冬后休眠期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上作物生长期拐点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所述作物越冬后休眠期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之差大于等于第二阈值;
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上作物成熟期拐点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与作物收割期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之差大于等于第三阈值;
所述第一类作物生育期物候曲线上作物生长高原区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波动指数小于等于第四阈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历年中每一年工作区域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确定每一年所述工作区域内的冬小麦年种植区,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