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922.0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代杰文;徐晓峰;沈舜尧;王旭东;张雷;曹健;姜腾飞;张诗雷;徐兵;张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化双叠 腓骨 修复 重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包括重建板和长钛板。重建板与下颌骨高度贴合,同时增大了重建板与下颌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放置钛板的稳定性和位置的唯一性,减小了放置不当导致骨块移位的可能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与截骨导板共用钉孔及快速成型技术,实现钉道转移,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修复效果;通过将用于固定双叠腓骨的小型钛板替换为长钛板,大幅简化了手术操作,避免了复杂的弯制过程,并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效维持了下颌骨残端的空间位置,保证了修复效果;另外避免了术前或术中弯制重建板,减少了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
背景技术
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且是人体头面部唯一可以运动的骨骼,对人体面部外形和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果因为肿瘤切除、外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会引起患者严重功能及外形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血管化的双叠腓骨肌瓣修复跨下颌骨中线骨缺损,钛板的弯制和固定具有较大的难度。最传统的方法是术中先进行腓骨的塑形,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下颌重建钛板的弯制,钛钉固定以完成下颌骨缺损重建;而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术前预弯钛板,并预留的孔钉数量初步定位重建板于下颌残端上,然后根据重建板预弯的形状调整重建板与下颌骨残端的关系,以期与下颌骨紧密贴合后,钛钉固完以完成下颌骨缺损重建。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所有钛板均为商品化的钛板,其在使用时无论是术前还是术中弯制均需花费时间较长,若为术中弯制,更会严重影响手术效率;商品化的重建钛板弯制尚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医生操作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若弯制不佳,固定后容易导致骨块的移位,从而导致面部外形改变等各类手术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商品化重建板与颌骨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容易导致放置不稳;双侧利用商品化小型钛板固定双叠腓骨骨块时,步骤繁琐,费时较长,另外由于其固位力不足,术后在行使功能过程中易产生移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化双叠腓骨肌瓣修复用重建钛板,包括重建板和长钛板,所述重建板设置在长钛板的上方,所述重建板的中部设置为第一桥体,所述第一桥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Y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钉洞,所述第一桥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钉洞,所述长钛板的中部设置为第二桥体,所述第二桥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桥体和第三连接部的表面均开设有孔洞。
优选的,所述重建板的厚度为2.0-2.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弧度均与下颌骨骨残端的弧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桥体的弧度与腓骨的折叠骨段相一致。
优选的,所述长钛板的厚度为1mm。
优选的,所述钉洞和孔洞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制成。
优选的,所述长钛板的左右两侧与下颌骨残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桥体固定在双叠腓骨段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喷淋暖瓶工艺的热水型VRV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数据处理用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