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保护剂及局部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7646.X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韩新罡;魏刚;尤社社;王通平;张威;张柄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1/02 | 分类号: | C25D11/02;C25D11/04;C25D1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310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色金属 零件 氧化 保护 局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保护剂,包括质量比为4~8:2~4:0.5~1的硅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环氧树脂,本发明能够长时间抵抗瞬时高温、持续放电的冲击,在微弧氧化时对零件上需要局部保护的区域进行保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的局部保护方法,包括零件表面预处理、保护剂配制、零件局部保护处理、微弧氧化处理、清洗,最终完成零件的微弧氧化局部保护,本发明不受零件形状、尺寸限制,有选择的使需要保护的零件表面不会被电解液氧化而改变零件的原始机械加工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保护剂,还涉及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的局部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微弧氧化是近年发展迅速的表面处理技术,它将Al、Mg、Ti、Ta、Nb等阀金属及其合金整体置于特殊电解液中,利用电化学方法,在材料表面微孔中产生火花放电斑点,在热化学、等离子体化学和电化学的共同作用下,在阀金属表面原位生成以基体为主氧化物的陶瓷膜层。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膜层,其性能特别优异,硬度高、抗蚀性能强、绝缘、耐高温冲击等,使其在军工产品上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微弧氧化所获得的膜层,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材料基体的表面状态,如不同的膜层厚度对产品尺寸影响较大,且工程生产过程该影响难以控制;不同的膜层厚度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从而改变了基体的表面光洁度;微弧氧化膜层本身具有很高的绝缘电阻,不导电等等,这些特性会导致微弧氧化工艺的应用范围受限。
工程上很多产品均存在部分结构要求精度高,尺寸公差小,表面光洁度要求高,有的还需要具有导电特性等等。该类区域如果进行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将直接改变产品基体表面机械加工状态。因此,针对此类结构的产品,在进行微弧氧化处理时,就存在不宜氧化的区域,需要对此类区域进行局部保护。
由于微弧氧化本身工艺特性,氧化过程中材料表面微孔中产生的火花放电斑点(弧光放电),其瞬间温度将达到几千K,同时伴随剧烈的持续高压放电过程,这些因素导致很难找到一种材料能够长时间抵抗瞬时高温、持续放电的冲击,保证保护材料不被破坏,从而良好的实现零件微弧氧化时的局部保护效果。如工程上常见的绝缘胶(带)、可剥胶(漆)、密封胶(漆)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微弧氧化初期(阳极氧化阶段)具有一定保护效果,能阻止微弧氧化的发生,但随着微弧氧化的进一步发展,此类保护材料与零件接触的边缘位置,将产生剧烈的弧光放电,保护材料很快会被烧蚀,逐步脱落,最终零件将被氧化,失去保护效果。
同时,工程上也有利用特殊的工装,来实现微弧氧化时的局部保护效果。例如中国专利《有色金属制品微弧氧化处理的局部屏蔽方法》(申请日:2005.11.29,申请号:200510057407.9,公告日:2007.06.13,公告号:CN1978712A)公开了根据有色金属制品微弧氧化不必作微弧氧化处理的局部表面形状制作用于屏蔽该局部的物件,把成型的用于屏蔽的物件填充或覆盖在制品不必作微弧氧化处理的部位;然后进行后续氧化处理,最后取下用于屏蔽该局部的物件。该类方法虽然也能实现零件微弧氧化的局部保护,但操作复杂,实际工程使用过程受待处理零件几何形状尺寸影响较大,特别对一些腔体、形状复杂的零件适用性很差,难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保护剂,能够长时间抵抗瞬时高温、持续放电的冲击,在微弧氧化时对零件上需要局部保护的区域进行保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的局部保护方法,不受零件形状、尺寸限制,有选择的使需要保护的零件表面不会被电解液氧化而改变零件的原始机械加工状态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保护剂,包括质量比为4~8:2~4:0.5~1的硅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环氧树脂。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有色金属零件微弧氧化的局部保护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零件表面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76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钉锚固力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指向性超声换能器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