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组化双标单染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8385.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睿;张明娟;杨军;黄莺;黄小钟;李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 组化双标单染 试剂盒 及其 使用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组化双标单染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是根据待检样本中分子靶标的表达模式,分别选择一种胞核型分子靶标和一种胞质型或胞膜型或质膜型分子靶标作为待检的双分子靶标,再将分别针对上述双分子靶标的特异性抗体混合组成包含有混合性一抗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可满足于免疫酶标法或免疫胶体金法等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使用,采用该试剂盒和与之匹配的酶标二抗、显色底物,通过一次免疫组化染色流程即可在一张切片上完成两种分子靶标的同步检测。该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免疫组化和免疫组化双染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需增加额外操作步骤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领域,涉及一种免疫组化双标单染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简称免疫组化,是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肿瘤特异性分子靶标筛选、鉴定的最重要平台性技术,近年来,在肿瘤个体化治疗前的特异性分子靶标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被作为多种分子靶向药物敏感性评估的伴随诊断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自1941年Coons首先成功采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炎双球菌以来,免疫组化技术便诞生了。此后,基于不同的技术原理,免疫组化技术逐步形成了免疫荧光法、免疫胶体金法和免疫酶标法等不同方法。其中,免疫酶标法应用最广、发展最快。Nakane建立了酶标抗体技术(铁蛋白标记Ab技术)、Stemberger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过氧化物酶(PAP)技术。1979年,Guesdon等将生物素—亲和素应用于IHC中,成功建立了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技术(LAB)和桥亲和素—生物素技术(BAB),在此基础上,Hsu于1981年先后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间接法及ABC法之后(Hsu SM,et al.1981),至此,IHC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改良技术相继问世,相继出现了快速ABC法、二步ABC法、PAP和ABC连用、LSAB、SP、SABC等方法。近年来,各种酶标聚合物法(labelled dextran polymer,LDP)从根本上提高了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的敏感性。
同时,随着抗原修复技术(antigen retrieval)(Grabau DA,et al.2013;KrenacsL,et sl.2010;Ezaki T.1996)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尤其是兔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Rabbitmonoclonal antibodies,RabMAbs)(Rossi S,et all.2005)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大幅度提高,靶标的定位更为准确、背景愈加清晰,可检测分子靶标谱和适用样本范围大幅度扩展,越来越多的指标可采用IHC在冷冻切片、细胞爬片、细胞滴片和常规福尔马林固定长期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中检出。
目前,IHC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原位检测分子靶标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平台技术。几乎所有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细胞内外分子均可作为待检分子靶标,而且IHC技术不仅能够对待检靶标定量,还能明确靶标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
正是得益于IHC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IHC已作为伴随诊断技术用于多种靶向药物特异性分子靶标的关键性检测技术。例如,采用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用于评估赫赛丁治疗乳腺浸润癌的敏感性,采用IHC检测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表达用于评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2015版肺癌临床治疗指南已明确推荐应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肺癌的组织学分型诊断(Travis WD,et all 2015;Stoll LM,etal.2010;Mukhopadhyay S,et al.2011;Rekhtman N,et al.2011.Ring BZ,et al.2009;Tacha D,et al2012;Whithaus K,et al.2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8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拆装的骨折外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解决塔式起重机吊装盲区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