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内压载荷的电缆罩与电缆支座联合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9402.5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3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何高让;张雁;姜文英;张爱华;陈科;杨冀英;檀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梁倩 |
地址: | 71002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载荷 电缆 支座 联合 加载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模拟内压载荷的电缆罩与电缆支座联合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用的工装板和两个加载连接杆(4);
所述加载用的工装板包括两个以上板簧,两个以上板簧为长度相同的矩形平板,宽度依次递减;
两个以上板簧按宽度递减的顺序从上往下层叠安装在电缆罩(1)的加载区域的下表面上;且两个以上板簧宽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
两个加载连接杆(4)设置在加载用的工装板的对称线上,且每个加载连接杆(4)依次穿过电缆罩(1)和两个以上板簧后,加载连接杆(4)的底端与位于最下方的板簧固连,加载连接杆(4)顶端与集中静力加载设备连接,集中静力加载设备提供给加载连接杆(4)向上的拉力,进而将其余板簧压紧在电缆罩(1)的下表面上;
安装试验装置时,先将电缆支座(2)安装在发动机筒体(3)外部,然后将试验装置安装在电缆罩(1)上,最后将带有试验装置的电缆罩(1)与电缆支座(2)及发动机筒体(3)固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内压载荷的电缆罩与电缆支座联合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板簧的厚度大于其他板簧的厚度。
3.一种模拟内压载荷的电缆罩与电缆支座联合加载试验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承受载荷最大的两对电缆支座(2),并将该两对电缆支座(2)之间的区域设为加载区域,位于最上层的板簧的面积与所述加载区域的面积相同;
第二步,根据真实情况下电缆罩(1)所承受的均匀分布的内压载荷和加载区域面积确定所需要施加的静力总载荷大小;
第三步,调整所述试验装置的参数,通过仿真建模的方式对电缆罩(1)所承受的内压载荷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为:在仿真模型中对每个加载连接杆模拟加载竖直向上的载荷,然后在电缆罩(1)的加载区域选取两个以上应变测点,若所有应变测点所检测的应变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在5%~10%范围内即为达到了均匀性的要求,选择一个电缆罩(1)所承受的内压载荷的均匀性达到要求的方案;所述试验装置的参数包括:板簧的个数、每个板簧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加载连接杆的直径及两个加载连接杆的距离;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方案对应的试验装置的参数调整试验装置,对每个加载连接杆(4)加载竖直向上的静力载荷,两个所述竖直向上的静力载荷之和与第二步中的静力总载荷大小相同;在加载连接杆(4)的作用下,加载用的工装板向电缆罩(1)的方向弯曲,直到电缆罩(1)接触的板簧的上表面与电缆罩(1)下表面贴合;在静力总载荷的作用下,模拟真实状态下的电缆支座(2)和电缆罩(1)的变形状态及承载能力;
第五步,加大静力总载荷直至电缆罩(1)或电缆支座(2)被破坏,得到电缆支座(2)和电缆罩(1)连接结构的破坏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拟内压载荷的电缆罩与电缆支座联合加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选择两个以上电缆罩(1)所承受的内压载荷的均匀性达到要求的方案;然后,再从所选择的选择两个以上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终的试验方案;
最终试验方案的选取方法如下:首先,根据第三步中的每个方案的参数调整试验装置,并对每个加载连接杆加载竖直向上的载荷;然后,在电缆罩(1)的加载区域选取两个以上应变测点,记录每个方案的应变测点所检测的应变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最后,选取应变测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最小的方案作为第四步中进行试验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94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