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效的钢筋弯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1242.8 | 申请日: | 201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0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熊凤良;赵存厚;刘梦楠;张媛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赵爱婷 |
地址: | 101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领域 高效 钢筋 弯曲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效的钢筋弯曲设备,具体涉及钢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弯曲机构,所述弯曲机构包括有壳体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圆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圆盘传动连接,所述圆盘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有弯曲座,所述弯曲座的外周面底端固定套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顶部四角位置依次设置有三根导杆和一根丝杆。本发明通过设置弯曲机构,可利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控制对应的元器件工作,实现弯曲、脱料以及成品收集的自动化进行,如此往复循环,可实现钢筋的连续不间断弯曲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效的钢筋弯曲设备。
背景技术
钢筋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钢铁厂、轧钢厂的生产线制造有多种规格的普通钢,螺纹钢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修建各种住宅、写字楼、道路工程等在建项目,然而无论是在众多的在建项目施工工地,还是钢筋生产车间,都常常需要对大批量钢筋进行弯折处理,则必然会使用到钢筋弯曲机。
但是在建筑工地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将钢筋弯成方形,而现有的钢筋弯曲机在钢筋弯成方形时,需要暂停弯曲设备的运作,以更换下一段待成型钢筋而导致无法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效的钢筋弯曲设备,通过设置弯曲机构,可利用钢筋端部接触并挤压第一开关,控制第一电机带动弯曲座对钢筋进行360°弯曲成型,成型后,钢筋面向弯曲座外侧壁的一侧挤压第二开关,弯曲座停止转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活动框在丝杆的作用下,沿弯曲座向上移动,并带动弯曲成型后的矩形框一起向上运动,当活动框接触并挤压第三开关,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同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带动刀头对弯曲成型后的矩形钢筋框进行切断,并使其沿着弯曲座、导杆、丝杆以及托座的顶端倾斜面滑落至集料箱内,可实现钢筋的连续不间断弯曲成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效的钢筋弯曲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弯曲机构,所述弯曲机构包括有壳体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圆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圆盘传动连接,所述圆盘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有弯曲座,所述弯曲座的外周面底端固定套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顶部四角位置依次设置有三根导杆和一根丝杆,所述固定框底部对应丝杆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框,且与丝杆底端传动连接,所述弯曲座外周面活动套设有活动框,三根所述导杆顶端贯穿活动框,且与活动框滑动连接,所述丝杆顶端贯穿活动框,且与活动框螺纹连接,所述弯曲座一侧边缘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贯穿弯曲座的顶部,所述插槽底端面开设有第一圆弧槽,所述插槽内腔一侧底端与第一圆弧槽的连接处嵌装有第一开关,所述插槽内腔一侧底端与第一圆弧槽连接处对应位置的弯曲座外壁嵌装有第二开关,所述弯曲座远离插槽的一侧外壁中部嵌装有第三开关,所述壳体内腔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刀头,所述壳体一侧贯穿设有第一通过孔以及另一侧固定嵌装有出口框,所述壳体内腔靠近出口框的一侧设置有托座,所述出口框的底部设置有集料箱。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座以及托座的轴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其中两个所述导杆设置在弯曲座靠近托座的一侧,另一根所述导杆以及丝杆均设置在弯曲座远离托座的一侧,所述弯曲座、导杆、丝杆以及托座的顶端面和出口框的内腔底端面均为倾斜面,且共面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槽设置在弯曲座远离托座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均位于丝杆顶端位置的壳体内腔两侧壁上,所述插槽与第一通过孔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污水污泥分离循环利用设备
- 下一篇:转向判定装置及自动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