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交叉传输的平面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1607.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诗彬;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路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交叉 传输 平面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交叉传输的平面型电路,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七电感、第一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端口~第四端口;第一电感和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连接,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感连接于第一电感和第三电感的第一端,第六电感连接于第二电感和第四电感的第二端,第七电感连接于第二电感和第四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第四电容分别与第一端口~第四端口连接,第五电容与第一电感连接,第六电容与第三电感连接。本发明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信号的交叉传输,降低布线设计难度且不影响电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交叉传输的平面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射频电路设计提出各种挑战,某些情况下,射频电路中不可避免地要跨线传输,为了使传输导线之间不交叉连接,在单层板上进行布线设计很难满足电路尺寸、导线不交叉等设计问题,跨线传输时往往需要导线在多层PCB板上布线,通过不同层的走线、金属孔等设计来避免导线间的交叉连接。然而,这将增加PCB板的布线设计难度,同时,信号在不同平面层传输还将因为信号离散而导致电路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交叉传输的平面型电路,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信号的交叉传输,降低布线设计难度,且不影响电路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交叉传输的平面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五电感、第六电感和第七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以及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所述第五电感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六电感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七电感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四电感的电感值均为第一电感值,所述第五电感和所述第六电感的电感值均为第二电感值;所述第七电感的电感值为第三电感值;
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电容值均为第一电容值,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电容值均为第二电容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在预设的第一通带内工作时,所述第一端口为输入端,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均为隔离端,则所述第三端口为输出端;则所述电路在所述第一通带内工作时,满足以下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