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2464.1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禹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阻尼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包括:上箱式钢板构件、中间箱式钢板构件、下箱式钢板构件、碟形弹簧弹性复位组件、拉杆、U型钢耗能组件;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隔板,隔板的中部开设贯穿隔板的凹槽;U型钢耗能组件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U型钢板;拉杆的一端穿过上箱式钢板构件与上箱式钢板构件连接,另一端贯穿凹槽置于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的内部,且与上端板连接;碟形弹簧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碟形弹簧、刚性垫板以及螺母;碟形弹簧两端的刚性垫板抵接在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本发明中阻尼器既能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耗能减震,又同时能在震后实现结构自复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效能减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阻尼器从受力形式上可分为轴向屈服型、剪切屈服型、弯曲屈服型和扭转屈服型阻尼器,相比于其黏弹型、摩擦型、黏滞液体型等其他类型阻尼器,金属阻尼器易加工、滞回性能稳定、易于更换、造价及维护费用低廉,被广泛用于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和修复领域。但是,由于各种技术原因目前用于建筑结构的阻尼器大多是单向耗能,大大限制了其实际耗能减震的效果,或只起到耗能减震作用,对于震后结构发生的残余位移无法消除。
因此,研究出一种既能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耗能减震,又同时能在震后实现结构自复位功能的阻尼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耗能减震,又同时能在震后实现结构自复位功能的自复位阻尼器及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包括:上箱式钢板构件、中间箱式钢板构件、下箱式钢板构件、碟形弹簧弹性复位组件、拉杆、U型钢耗能组件;
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顶部呈开口状,且设于所述下箱式钢板构件的顶部;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开设贯穿所述隔板的凹槽;
所述上箱式钢板构件置于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的上方,且与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间留有间隙;
所述U型钢耗能组件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U型钢板;所述U型钢板置于所述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所述下端板置于所述下箱式钢板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下箱式钢板构件连接;
所述拉杆的一端穿过上箱式钢板构件与所述上箱式钢板构件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凹槽置于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的内部,且与所述上端板连接;
所述碟形弹簧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碟形弹簧、刚性垫板以及螺母;所述碟形弹簧、刚性垫板以及螺母均套设于所述拉杆上,刚性垫板置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两端,所述刚性垫板的外侧通过所述螺母紧固;所述碟形弹簧两端的刚性垫板抵接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当阻尼器整体受到地震作用时,上箱式钢板构件和拉杆同方向运动,所述螺母在隔板的凹槽内同方向移动,碟形弹簧被压缩,同时U形钢耗能装置被挤压,U形钢板弯曲屈服耗能,震后阻尼器在碟形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阻尼器起到自复位和耗能作用,并且本发明的阻尼器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强。
优选的,所述上箱式钢板构件包括:两块相平行的第一翼缘板和置于两块所述第一翼缘板之间的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设有多个。第一加劲肋的设置可以增强上箱式钢板构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下箱式钢板构件包括:两块相平行的第二翼缘板和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二加劲肋设有多个,置于两个所述第二翼缘板之间。第二加劲肋的设置可以增强下箱式钢板构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中间箱式钢板构件由两块竖直平行的钢板组成,所述隔板置于两块所述钢板之间,所述钢板的底部与所述下箱式钢板构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2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