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3721.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4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声伟;蔡新霞;刘军涛;陆泽营;王昊;张禹;何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电针 适用于 动物 精准 穴位 刺激 装置 系统 | ||
一种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所述双向电针包括:针基体,所述针基体的两个端部分别为导电针尖和针尾,所述导电针尖修饰有纳米金属材料,所述针尾连接有导线;绝缘薄膜层,采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形成于所述针基体的除所述导电针尖外的区域。本发明可以解决中医针灸科学中难以对动物进行精准穴位刺激的问题,为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等疾病的机制和中医信息化研究等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机制研究和中医信息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经典的医疗手段,对很多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其对疾病治疗的科学机制不断地在被现代科学所验证。临床实践表明,将针灸与电刺激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信息化特色的电针疗法对失眠等疾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电针疗法能否产生疗效的首要条件是能否精准施针,即是否“得气”,因此,研究针刺“得气”的特征,实现精准施加穴位刺激,对研究针灸治疗失眠等疾病机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动物进行针刺是研究针灸治疗失眠机制常用的手段。然而,对动物进行针刺其难点在于我们无法从动物的主观感受来判断电针是否“得气”。通过测量穴位上的电学特性有助于识别是否“得气”,然而,使用传统的电针穴位刺激系统难以检测到纯粹的穴位点上的电生理信号,因为,电针与穴位和非穴位的皮肤组织都导电接触,会引入非穴位上的干扰信号。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电针穴位刺激系统进行穴位电刺激,系统无法根据获得的穴位电生理信息指导进行精准刺激并观察效果,且电针与非穴位部位的导电接触也会使刺激信号无法精准地施加到穴位上。因此,亟需研制适用于动物的能够精确地检测穴位电生理信号和精准地施加穴位刺激的穴位刺激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电针,包括:
针基体,所述针基体的两个端部分别为导电针尖和针尾,所述导电针尖修饰有纳米金属材料,所述针尾连接有导线;
绝缘薄膜层,采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形成于所述针基体的除所述导电针尖外的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包括:
多个电针对,每个所述电针对包括两个如上述的双向电针,用于分时检测穴位电生理信号和输出电刺激信号到穴位;
穴位刺激器,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多个电针对的针尾,用于获取电针对检测到的电生理信号,根据所述电生理信号进行得气特征分析;以及向所述电针对输出电刺激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
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精准穴位刺激装置的穴位刺激器输出的分析结果以及向所述穴位刺激器输出控制指令。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双向电针、适用于动物的精准穴位刺激装置及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的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1、本发明中提出的双向电针,可用于分时检测穴位电生理信号和输出电刺激信号到穴位;且仅在针尖处修饰有纳米金属材料,且针基体的除所述导电针尖外的区域设置有绝缘薄膜层,防止双向电针所有表面均与皮肤组织都导电接触,有效避免引入非穴位上的电生理信号,实现精准探测针刺是否“得气”;
2、可以分时检测穴位电生理信号和输出的电刺激信号到穴位,通过数据处理与得气分析模块分析检测的电生理信号,可以精准的为针刺是否“得气”提供依据,并利用电子开关进行工作模式转换,对精准的穴位输出电刺激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3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