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石裂缝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3938.4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7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冬;潘占昆;黄治鑫;郭靖;李灿星;连梦利;蔡俊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印铎;周达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石 裂缝 模拟 装置 | ||
1.一种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容纳岩石样品的模拟容器,所述模拟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岩石样品的容纳腔,所述模拟容器的壁面设有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模拟容器外部贯通的第一通孔,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模拟容器为立方体状,所述立方体的各壁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岩石样品接触并对所述岩石样品施加大小可变的压力;所述施力部包括应力加载板和应力加载杆,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九个所述应力加载板,每个所述应力加载板之间、所述应力加载板和所述模拟容器的壁面之间设有预定距离;每个所述应力加载板对应一根所述应力加载杆;
位于所述模拟容器外部的控温部,所述控温部能对所述模拟容器和岩石样品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各壁面的厚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加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应力加载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岩石样品相接触,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应力加载杆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一个应力加载单位,每个所述应力加载单位对应控制设于该第一通孔内的九根所述应力加载杆;
所述模拟容器的内壁面和所述应力加载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抗腐蚀结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部包括:
设置在所述模拟容器外的加热炉;所述加热炉的壁面设置有供所述施力部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炉的一个壁面设置有第一门板结构;
设置在所述岩石样品上的第一温度感应元件,用于测定所述岩石样品的温度;
设置在所述加热炉中的第二温度感应元件,用于测定所述加热炉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裂缝模拟装置还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位于所述加热炉外,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加热炉之间设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壁面设置有供所述施力部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反应容器的一个壁面设置有第二门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为立方体状,所述加热炉的八个顶角处各设有一个定位支脚,所述定位支脚分别和所述加热炉、所述反应容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外还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壁面设置有供所述施力部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保护壳的一个壁面设置有第三门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裂缝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裂缝模拟装置还包括:
观察部,所述观察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施力部上的声发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相连的声发射机箱;
与所述施力部、所述控温部、所述声发射机箱电连接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还设有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所述岩石样品的温度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39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磺贝他斯汀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壁挂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