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RAA以及多重PCR检测病变组织或犬粪便中棘球绦虫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4337.5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鸿让;肖宁;余晴;陈木新;王莹;艾琳;王晓玲;许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raa 以及 pcr 检测 病变 组织 粪便 中棘球 绦虫 试剂盒 方法 | ||
1.一种多重RAA以及多重PCR检测病变组织或犬粪便中棘球绦虫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同时检测细粒棘球绦虫G1和多房棘球绦虫,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
细粒棘球绦虫G1的特异性引物:
Eg-F:5’-AGATTGATGATGGTGTTGATGATGCTTGTT-3’,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
Eg-R:5’-CTCATACCCGAGTTAATACAGTCAGCCTAA-3’,如SEQ ID NO.2所示序列;
多房棘球绦虫的特异性引物:
Em-F:5’-AGCCTTTGCGAATGATTTATGGTTTGCCGTAT-3’,如SEQ ID NO.13所示序列;
Em-R:5’-CCAGCCAACAACGCATTAACCACCAACAAT-3’,如SEQ ID NO.14所示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试剂盒还包括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和多重PCR反应条件的记载;所述多重PCR反应体系为:10×Reaction Buffer5μL;25.0mmol/L氯化镁3μL;10.0mmol/L dNTPMix 4μL;5U/μL TaqDNA聚合酶0.4μL;模板DNA各1μL;10μmol/L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细粒棘球绦虫G1上、下游引物各1μL,多房棘球绦虫上、下游引物各1.3μL;加无菌双蒸水补足至50μL;所述多重PCR反应体系的多重PCR反应条件为:95℃6min;95℃30s,58℃30s,72℃45s,35个循环;72℃1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试剂盒还包括对以下多重RAA反应体系的记载:缓冲液25μL;模板DNA各1μL;10μmol/L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细粒棘球绦虫G1上、下游引物各1μL,多房棘球绦虫上、下游引物各1.5μL;280mmol/L醋酸镁2.5μL;加无菌双蒸水补足至50μL。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试剂盒还包括对所述多重RAA反应体系的多重RAA反应条件的记载;所述多重RAA反应条件为:将以上多重RAA反应体系混合均匀,置水浴箱或PCR反应仪在37℃条件下反应40min。
5.一种细粒棘球绦虫G1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多重RAA与多重PC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不用于疾病诊断,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细粒棘球绦虫G1和多房棘球绦虫的虫体DNA提取;
(2)引物设计与筛选,设计的引物序列为:
细粒棘球绦虫G1的特异性引物:
Eg-F:5’-AGATTGATGATGGTGTTGATGATGCTTGTT-3’,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
Eg-R:5’-CTCATACCCGAGTTAATACAGTCAGCCTAA-3’,如SEQ ID NO.2所示序列;
多房棘球绦虫的特异性引物:
Em-F:5’-AGCCTTTGCGAATGATTTATGGTTTGCCGTAT-3’,如SEQ ID NO.13所示序列;
Em-R:5’-CCAGCCAACAACGCATTAACCACCAACAAT-3’,如SEQ ID NO.14所示序列;
(3)目的基因克隆;
(4)建立多重RAA以及多重PCR方法,对所设计的引物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多重RAA以及多重PCR模式;
(5)按照步骤(4)RAA或PCR的反应条件进行RAA或PCR扩增特异性验证;
(6)按照步骤(4)的RAA或PCR反应条件进行RAA或PCR敏感性验证;
(7)按照建立的多重RAA以及多重PCR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和可行性验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将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回收,将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获取质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3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