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4910.2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督;徐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聚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28 | 分类号: | G06Q20/28;G06Q20/32;G07F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器 实现 支付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系统,包括电器设备本体、远程服务器,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付控制器,所述电器设备本体与支付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与支付控制器相互关联,所述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本发明在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的通讯层面,采用了长连接双向通讯的方式,在电器设备使用高峰期提升支付控制器的心跳包的发送与接收频次,以提升掉网监测的能力,保障用户使用效果,降低用户付款后电器设备本体不启动的概率,在电器设备使用的低谷期则可降低心跳包的频次以达到节省流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码支付系统,具体是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共享设备品类繁多,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按摩椅、共享纸巾机等,他们主要是在传统电器里面加入了一块可上网的通讯控制板以达到设备上网和服务器交互的目的。该种手段可满足单一设备的共享,但无法做到通用化,且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实现多品类设备的共享管理;2、无法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部署等。原因如下:1、设备和服务器的通讯大都采用轮询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设备数量每上一个级别会产生高额的服务器成本,且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机器在线的目的。2、部分采用设备与服务器长连接的方式的设备,均未对数据进行智慧化分析,统一心跳包的形式在高峰期的时候会增加设备付费不启动的情况,且在半夜这种低谷期,增加的设备流量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系统,包括电器设备本体、远程服务器,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付控制器,所述电器设备本体与支付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的外壁固定设置有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与支付控制器相互关联,所述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处理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所述远程服务器的架构采用websocket框架,能够统一负载、均衡出入口,底层采用分布式布局,能够根据设备规模和应用使用频次搭建子负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付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搭载有天线接口、串口输出接口、两个脉冲输出接口、供电输入接口、GSM模块、SIM卡插槽、电源灯、信号灯、通讯灯,所述天线接口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天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方式为长连接双向通讯,能够保持设备一直在线,掉网监测功能,所述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的心跳包通过数据学习的方式,具有自动调节心跳包频率的功能。
一种电器实现扫码支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支付控制器在接通电源后依次进行进行自检、联网、与远程服务器建立链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预通讯,使支付控制器与远程服务器之间成功建立通讯链路;
S2.支付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和电器设备本体进行预通讯,以对电气设备本体的状态信息进行收集,之后支付控制器将收集的信息上报至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通过接受到的信息对电气设备本体的线上状态进行修改;
S3.终端用户通过安装于手机上的对应的第三方支付APP扫描电器设备本体外壁的二维码,以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并支付一定使用费用;
S4.付款完成后第三方支付公司会通过异步回调的方式将用户的支付信息反馈至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在接收到正确的的支付信息后,对该电器设备本体的线上状态进行记录并修改,同时通过websocket服务将指令发送至支付控制器,支付控制器再将指令转发至电器设备本体;
S5.电器设备本体接收到指令后做出处理,并通过支付控制器向远程处理器反馈设备运行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聚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聚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