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5386.0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水;徐婷婷;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00;G02B1/04;G02B5/28;G03B11/00;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雷;时林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摄像 模组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摄像模组包括:直角棱镜、成像透镜组和电子感光器件,其中,直角棱镜包括斜面、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斜面为全反射面,且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中至少有一个覆盖近红外截止膜;直角棱镜接收并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后的入射光线的光路上依次设有成像透镜组和电子感光器件,成像透镜组的主光轴与电子感光器件的中心线重合。通过在直角棱镜的两个直角面中的至少一个覆盖近红外截止膜,可以达到与传统采用IRCF滤除近红外波段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IRCF与成像透镜组的最后一片透镜发生二次反射,或与电子感光器件(微透镜阵列)表面发生强反射,产生多种“鬼影”现象,提升了消费者的拍照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终端设备的内置摄像模组的摄影功能日益丰富,从单摄头的摄像模组发展到双摄头的摄像模组、多摄头的摄像模组;在广角摄像模组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焦摄像模组和超广角摄像模组等。从消费者使用角度考虑,广角、超广角和长焦三类摄像模组是常用的摄影系统,尤其是长焦摄像模组,在户外远距离取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终端设备市场的摄像模组发展趋势看,长焦摄像模组也逐渐成为各终端设备提供厂家竞争的着力点。以广角摄像模组(等效焦距23mm~28mm之间)为1倍基底,逐渐会出现2倍、3倍、4倍、5倍以及更大倍率的长焦摄像模组。从长焦摄像模组的架构形态看,直立式的架构形式无法克服系统总长随焦距或像面高度增大的约束,不能满足5倍及以上倍率的长焦摄像结构设计,潜望式的架构形式应运而生。
而在潜望式的摄像模组中,近红外滤光片(IR-cut filter,IRCF)通常布置在电子感光器件与成像透镜组之间,IRCF的物方侧的近红外截止膜(IR coating)的反射率较高,容易与成像透镜组的最后一片透镜发生二次反射,另外,也容易与电子感光器件(微透镜阵列)表面发生强反射,因此会产生多种“鬼影”现象,影响消费者的拍照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采用直角棱镜作为其反射元件,并在其直角面覆盖近红外截止膜,避免在电子感光器件中产生多种“鬼影”现象,提升消费者的拍照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直角棱镜、成像透镜组和电子感光器件,其中,所述直角棱镜包括斜面、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所述斜面为全反射面,且所述第一直角面和所述第二直角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面覆盖近红外截止膜;所述直角棱镜接收并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后的所述入射光线的光路上依次设有所述成像透镜组和所述电子感光器件,所述成像透镜组的主光轴与所述电子感光器件的中心线重合。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与传统的摄像模组相比,没有采用IRCF,而通过在直角棱镜的两个直角面中的至少一个覆盖近红外截止膜,可以达到与传统采用IRCF滤除近红外波段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IRCF与成像透镜组的最后一片透镜发生二次反射,或与电子感光器件(微透镜阵列)表面发生强反射,产生多种“鬼影”现象,提升了消费者的拍照体验。同时,由于把IRCF从摄像模组中去掉,由直角棱镜承担近红外截止功能,摄像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更好适应如今终端设备更加轻薄的需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角棱镜的材料为白玻璃、蓝玻璃或树脂型吸收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及成本确定合适的直角棱镜的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直角面或所述第二直角面覆盖近红外截止膜,所述第一直角面或所述第二直角面中未覆盖近红外截止膜的直角面覆盖减反射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对近红外截止的同时增加其他光波段的通过率,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减反射膜的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近红外截止膜为干涉型膜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