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补电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5646.4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君;朱旭;曲万达;张延恢;张国栋;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L53/54;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车 | ||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补电车。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补电车,包括底盘和上装车厢,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和充电桩,多个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底盘上,多个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上装车厢内。储氢系统包括与燃料电池系统相连通的氢瓶,多个氢瓶设置在上装车厢内。充电桩与燃料电池系统串联,充电桩上设置有交流充电接口和直流充电接口。该新能源补电车采用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发电,噪声小,且无污染排放物;通过储氢系统为燃料电池系统供给燃料,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补给效率,同时在充电桩上设置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能够大幅提升该新能源补电车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补电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日益普及,充电桩的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且充电桩位置固定,不能满足电动车的应急充电。可移动的补电车能够随时随地地为电动车补充电能,以满足电动车的应急充电需求。
目前,补电车的底盘大多为传统的柴油载货汽车底盘,上装匹配柴油发电机,工作时排放污染严重,噪音大;也有少部分上装采用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源,但为了满足应急补电功率需求,需要匹配较大电量,导致整车重量偏大,且动力电池充电缓慢,车辆实际利用率较低。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绿色静音、利用率高的新能源补电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补电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补电车存在的污染严重、噪音大、补电车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补电车,包括底盘和上装车厢,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
燃料电池系统,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多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所述上装车厢内;
储氢系统,包括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相连通的氢瓶,多个所述氢瓶设置在所述上装车厢内;
充电桩,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串联,所述充电桩上设置有交流充电接口和直流充电接口。
作为优选方案,最多两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数量为五个,两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三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设置在所述上装车厢内。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两个燃料电池发动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氢瓶的数量为三十个。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之间,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串联,且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充电桩并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上装车厢的顶部,用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整车驱动电机,所述整车驱动电机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串联,且所述整车驱动电机与所述充电桩并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能源补电车还包括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设置在所述整车驱动电机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之间,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整车驱动电机和所述燃料电池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