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5842.1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标;贾晓龙;蒋丽忠;李姗姗;谭昊;汪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刘伊旸;周晓艳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减隔震 支座 | ||
1.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座板(2)、中座板(3)、下座板(4)、直线锥(7)以及弹性组件,所述上座板(2)、中座板(3)和下座板(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中座板(3)通过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座板(4)上且通过弹性组件实现上座板(2)和中座板(3)一起竖向运动,所述上座板(2)可滑动设置于中座板(3)上实现上座板(2)相对于中座板(3)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中座板(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所述上座板(2)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直线锥(7)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形状与直线锥(7)的形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4)上设有用于容纳中座板(3)的第三型腔,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型腔底部,所述中座板(3)设置于所述第三型腔中且通过弹性组件实现竖向支撑,通过弹性组件变形实现上座板(2)和中座板(3)一起相对于下座板进行竖向运动,所述中座板(3)的外壁与所述第三型腔的内壁相接触,通过竖向运动实现中座板和第三型腔之间摩擦耗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下座板缓冲垫(8)和至少一件缓冲弹簧(9),所述第三型腔的底面设有与缓冲弹簧(9)数量相对应的盲孔,所述下座板缓冲垫(8)设置于第三型腔的底面上且所述下座板缓冲垫(8)上设有与所述盲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缓冲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盲孔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中座板(3)的下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多件所述缓冲弹簧(9)均匀布置;所述缓冲弹簧(9)与中座板(3)下表面连接的一端与下座板缓冲垫(8)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座板缓冲垫(8)的上表面与中座板下表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2)的下表面设有上座板缓冲垫(6),所述中座板(3)的上表面设有中座板缓冲垫(5),通过上座板缓冲垫(6)和中座板缓冲垫(5)局部压缩实现上座板(2)相对于中座板(3)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件限位器(1),所述限位器(1)设置于所述上座板(2)上且位于中座板(3)的外壁外侧,通过所述限位器(1)实现对上座板(2)和中座板(3)之间的运动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1)上设有剪断口(1.1),所述剪断口(1.1)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或等于中座板缓冲垫(5)和上座板缓冲垫(6)之间接触面的位置,通过剪断口(1.1)实现限位器(1)受冲击被剪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多件所述限位器(1)沿着上座板(2)的周边均匀布置,通过多件所述限位器(1)实现对上座板(2)和中座板之间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进行限位;
所述限位器(1)包括短边段和长边段,两者相互垂直设置构成L型结构,所述短边段设置于上座板上,所述长边段位于上座板和中座板的外壁外侧,所述长边段与中座板之间存在间隙或两者相接触,所述剪断口设置于长边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锥(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四棱锥(7.1),两个所述四棱锥(7.1)的底面相贴合构成直线锥(7),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均为四棱锥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内壁和第二型腔的内壁摩擦系数均匀布置且相等,两个所述四棱锥外侧面的摩擦系数均由四棱锥的底面往四棱锥的顶点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8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