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的墙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6332.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1/12;G01N15/08;G01N29/04;G01N2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设计 墙体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基于建筑设计的墙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控制屏(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2),温度传感器(4),排气管(5),预成型机构(6),多点位撞击机构(7),两用检测机构(8)和保护罩(9);底座(1)顶部设置有防护机构(2);防护机构(2)右端中上方设置有控制屏(3);防护机构(2)顶端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防护机构(2)顶端右侧设置有排气管(5);防护机构(2)内中部设置有预成型机构(6);防护机构(2)内后侧左上方设置有多点位撞击机构(7),并且多点位撞击机构(7)底部与预成型机构(6)相连接;防护机构(2)内后侧右顶部设置有两用检测机构(8),并且两用检测机构(8)顶部与多点位撞击机构(7)相连接;防护机构(2)内后侧左上方设置有保护罩(9),并且保护罩(9)位于多点位撞击机构(7)前部;
防护机构(2)包括外框(201),顶框(202),拉门(203),音响(204),第一摄像头(205),第二摄像头(206),第三摄像头(207),第一分贝检测器(208),第二分贝检测器(209)和第一透视窗(2010);外框(201)顶端中部设置有顶框(202);外框(201)前端右侧与拉门(203)进行转动连接;外框(201)内后侧中上方设置有音响(204);外框(201)内后侧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摄像头(206);拉门(203)后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一摄像头(205);拉门(203)后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三摄像头(207);拉门(203)后端中下方设置有第一分贝检测器(208),并且第一分贝检测器(208)位于第三摄像头(207)左上方;拉门(203)后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分贝检测器(209),并且第二分贝检测器(209)位于第一摄像头(205)左下方;拉门(203)左中部设置有第一透视窗(2010);外框(201)底端与底座(1)顶部相连接;外框(201)右端中上方与控制屏(3)相连接;外框(201)顶端左侧与温度传感器(4)相连接;外框(201)顶端右侧与排气管(5)相连接;外框(201)内中部与预成型机构(6)相连接;外框(201)内后侧左上方与多点位撞击机构(7)相连接;外框(201)内后侧右顶部与两用检测机构(8)相连接;外框(201)内后侧左上方与保护罩(9)相连接;拉门(203),音响(204),第一摄像头(205),第二摄像头(206),第三摄像头(207),第一分贝检测器(208),第二分贝检测器(209)和第一透视窗(2010)呈外框(201)纵轴线对应设置有两组;
预成型机构(6)包括内舱室(601),支撑底板(602),第一圆柱齿轮(603),U型齿杆(604),侧支撑板(605),墙体(606),侧挡板(607),第一制冷片(608),第二制冷片(609),限位板(6010),顶板(6011),第一伸缩杆(6012),第二伸缩杆(6013),第三伸缩杆(6014),第四伸缩杆(6015),密封板(6016)和第一传动轮(6017);内舱室(601)内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602);支撑底板(602)内中部下方设置有第一圆柱齿轮(603);支撑底板(602)顶中部设置有墙体(606);第一圆柱齿轮(603)外表面与U型齿杆(604)相互啮合;第一圆柱齿轮(603)底部轴心与第一传动轮(601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6017)底与内舱室(601)相连接;U型齿杆(604)顶端左侧设置有侧支撑板(605),并且侧支撑板(605)顶部与内舱室(601)相连接;侧支撑板(605)左侧设置有侧挡板(607),并且侧挡板(607)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内舱室(601)相连接;侧支撑板(605)内顶部与限位板(6010)进行滑动连接,并且限位板(6010)顶部和左侧均与内舱室(601)相连接,而且限位板(6010)外表面左侧与侧挡板(607)相连接;侧支撑板(605)顶端左侧设置有顶板(6011);顶板(6011)顶端中左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6012);顶板(6011)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6013),并且第二伸缩杆(6013)左顶部与内舱室(601)相连接;顶板(6011)顶端中右侧设置有第三伸缩杆(6014);顶板(6011)顶端右侧设置有第四伸缩杆(6015),并且第四伸缩杆(6015)右上方与内舱室(601)相连接;侧挡板(607)内右上方设置有第一制冷片(608);侧挡板(607)内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制冷片(609);第一伸缩杆(6012)顶端设置有密封板(6016),并且密封板(6016)内右下方与第三伸缩杆(6014)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17)后侧与多点位撞击机构(7)相连接;
两用检测机构(8)包括第五传动轮(801),第五圆柱齿轮(802),第六传动轮(803),第六圆柱齿轮(804),横齿杆(805),定位滑轨(806),组合齿杆(807),第一压感开关(808),第二压感开关(809),支撑柱(8010),第六伸缩杆(8011),前挡板(8012),Y型分隔板(8013),喷水机构(8014),喷火机构(8015),第一连接管(8016),第二连接管(8017),弧面挡块(8018)和第二电动推杆(8019);第五传动轮(801)后端轴心与第五圆柱齿轮(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1)左侧通过传动带与第六传动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圆柱齿轮(802)底部与横齿杆(805)相互啮合;第六传动轮(803)后端轴心与第六圆柱齿轮(804)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圆柱齿轮(804)后侧轴心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8019);横齿杆(805)前端和后端均与定位滑轨(806)相连接;横齿杆(805)右侧与组合齿杆(807)进行转动连接;横齿杆(805)底端与前挡板(8012)相连接;组合齿杆(807)前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压感开关(808);组合齿杆(807)前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感开关(809);组合齿杆(807)底端右侧与第六伸缩杆(8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伸缩杆(8011)左下方与前挡板(8012)相连接;第一压感开关(808)前端设置有支撑柱(8010);前挡板(8012)前端中部设置有Y型分隔板(8013);前挡板(8012)内左下方设置有喷水机构(8014);前挡板(8012)内右下方设置有喷火机构(8015);喷水机构(8014)后侧与第一连接管(8016)进行插接;喷火机构(8015)后侧与第二连接管(8017)进行插接;第二连接管(8017)右侧设置有弧面挡块(8018);第五圆柱齿轮(802)后侧轴心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第六圆柱齿轮(804)后侧轴心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定位滑轨(806)顶端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支撑柱(8010)顶端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第一连接管(8016)后侧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第二连接管(8017)后侧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弧面挡块(8018)右端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8019)顶端与防护机构(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3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升降可变形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古铜工艺陶瓷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