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重力铸造机上顶式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6905.5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曹福洋;孙剑飞;宁志良;黄永江;彭德林;邱子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铸造 机上顶式升液管 自动 调节 密封 机构 | ||
反重力铸造机上顶式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它涉及一种密封机构,它包括升液管和中隔板,升液管主要由法兰和管体由上至下制成一体;它还包括密封垫、升液管支撑板和弹性元件;升液管支撑板的中部加工有插入孔,升液管支撑板的上端面布置有带有通孔的弹性元件,所述管体穿设于所述插入孔和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管体与升液管支撑板固接,所述法兰与弹性元件接触,中隔板插装在所述法兰的上端面上,中隔板与所述法兰密封连接。本发明克服了因中隔板变形引起的升液管密封失效的问题,能够保证差压浇注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反重力铸造机上顶式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非连续生产反重力铸造机(差压或低压铸造机),下罐不需要移动,结构比较简单。升液管是从中隔板(或工作平台)上开设的通孔插入到下罐中保温炉的坩埚内,然后再把铸型安放在中隔板或工作平台上。通过铸型的重量和铸型与中隔板的锁紧力压住升液管法兰上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实现升液管与铸型及升液管与下罐的密封。这种安放升液管的方法适合单件、非连续浇注的小批量生产。
对于连续或半连续反重力铸造机,升液管直接安放在水平运行的下罐、保温或熔化一体炉上。这一工序可以在熔化工位进行,当合金熔化及精炼后直接把升液管安放在坩埚上方的支架上。当下罐沿着水平轨道运行到浇注工位时,借助升降机构把下罐上升到位,此时也把升液管上端法兰顶到中隔板预定位置。在下罐与中隔板锁紧(或压紧)的同时,也把升液管法兰上的密封垫与中隔板顶紧,实现了升液管与中隔板的密封。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下罐运行到浇注工位安放升液管的操作时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种升液管安放方法存在一个结构上的弊病。因为,差压浇注时下罐内压力大于上罐内压力时,中隔板下罐侧的压力大于上罐侧的压力。在这种不平衡的压力作用之下,中隔板中心部位(升液管接触部位)会发生向上凸起的弹性变形。一旦这种弹性变形引起升液管与中隔板之间产生的间隙超过密封垫有效密封范围,将会导致升液管与中隔板之间的密封失效。这样就会使上、下罐不能建立起压差,无法进行浇注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反重力铸造机上顶式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利用这种机构,解决了因中隔板变形引起的升液管密封失效的问题,能够保证差压浇注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反重力铸造机上顶式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它包括升液管和中隔板,升液管主要由法兰和管体由上至下制成一体;它还包括密封垫、升液管支撑板和弹性元件;升液管支撑板的中部加工有插入孔,升液管支撑板的上端面布置有带有通孔的弹性元件,所述管体穿设于所述插入孔和所述弹性元件的通孔内,且所述管体与升液管支撑板固接,所述法兰与弹性元件接触,中隔板插装在所述法兰的上端面上,中隔板与所述法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蝶形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2、实现升液管密封自动调节,克服了中隔板弹性变形引起的密封失效问题;3、采用耐高温材料制造蝶形弹簧,避免了高温下弹簧材料退火导致的影响密封性的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升液管自动调节密封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升液管主视图;
图3为升液管俯视图;
图4为密封垫的主视图;
图5为密封垫的俯视图;
图6为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7为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8为蝶形弹簧的主视图;
图9为蝶形弹簧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6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