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7025.X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2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辉;周广铭;夏国江;路娟;梁晨光;张金刚;李亚群;耿胜男;张大铭;俞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L12/4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飞行 参数 获取 无线 传感 网络 系统 | ||
1.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以及辅助控制节点,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作为主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和辅助控制节点作为从节点,形成星型拓扑结构;
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连接无线传感网络与其他外部网络,实现无线传感网络与其他外部网络通信协议的转换,同时向无线传感器节点发布任务,接收无线传感器节点反馈的数据并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
无线传感器节点根据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发布的任务进行数据的采集,经过格式转化和组包处理后反馈给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
辅助控制节点控制整个网络的休眠与唤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具有中继路由功能,当作为中继节点时,能够对自身采集数据与接收到的其他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融合,并路由至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以及辅助控制节点均采用射频通信电路实现数据处理和通信,且无线数据接收控制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以及辅助控制节点的射频通信电路硬件组成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射频通信电路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射频通信模块、程序调试模块以及电源供电模块;
逻辑控制模块:由微控制器构成,控制整个节点的操作,完成任务调度、任务发布、协调射频通信电路不同模块的工作时序以及存储和处理数据功能,根据电源供电模块发送的当前用电量统计电池的剩余电量,是整个节点的核心;
射频通信模块: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负责对接收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并转发,完成与其他节点的无线通信功能;
程序调试模块:能够利用调试工具将程序下载到射频通信电路中进行调试和验证;
电源供电模块:为整个节点正常工作提供能量,电源供电模块从电池取电,经相应的电压变换后供逻辑控制模块、射频通信模块、程序调试模块以及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敏感模块工作,并向逻辑控制模块发送当前用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逻辑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CC2640R2f、主频晶振X1、休眠晶振X2、电阻R1、电容C5、电容C6、电容C12和电容C35;
控制芯片CC2640R2f的VDDS、VDDS2、VDDS_DCDC管脚连接外部电源VDDS,控制芯片CC2640R2f的VDDR管脚连接外部电源转换后的直流电源VDDR;
主频晶振X1连接在控制芯片CC2640R2f的X24M_P和X24M_N之间,控制芯片CC2640R2f的X32K_Q2与休眠晶振X2的一端以及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CC2640R2f的X32K_Q1与休眠晶振X2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CC2640R2f的VSS管脚和EGP管脚接地,控制芯片CC2640R2f的DCOUPL管脚通过电容C12接地,控制芯片CC2640R2f的nRESET管脚一方面接外部复位信号,另一方面通过电容C35接地,通过电阻R1与外部电源VDDS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飞行参数获取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射频通信模块包括滤波器芯片LFB182G45BG5D920和50欧姆阻抗;
滤波器芯片LFB182G45BG5D920的B1管脚与控制芯片CC2640R2f的RF_N管脚连接,滤波器芯片LFB182G45BG5D920的B2管脚与控制芯片CC2640R2f的RF_P管脚连接,滤波器芯片LFB182G45BG5D920的GND管脚接地,滤波器芯片LFB182G45BG5D920的U管脚通过50欧姆阻抗与天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70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