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7997.9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妙勇;熊荣海;沈志国;吕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C9/08;B22C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彭啟强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铸 模具 | ||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浇铸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上均开设有两个模腔,动模与定模于两个模腔之间均开设有半圆结构的浇液管,动模与定模于浇液管下部均开设有浇液腔,浇液腔均与模腔之间开设有流道,动模与定模于流道位置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和滑槽,安装槽与流道相连通,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块,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流道相对应的通孔,封堵块一体成型有连杆,连杆另一端安装有触发件,位于定模上的触发件与定模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位于动模上的触发件与动模之间也安装有回位弹簧,用于解决多模腔的模具流道设计过大将导致铸件的分离较为麻烦,若流道设计过小又将影响浇铸过程中铝液的流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机件,它与活塞环、活塞销等零件组成活塞组,与气缸盖等共同组成燃烧室,承受燃气作用力并通过活塞销和连杆把动力传给曲轴,以完成内燃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现代发动机的活塞普遍用铝合金铸造而成,活塞铸造行业多数的生产过程都采用传统的人工浇铸或者半自动浇铸,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危险性大,工人劳动强度高,能耗高、铝水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如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873892.6的一种浇铸用取液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浇铸时用机械手带动浇勺向模具内浇灌铝膜。
为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多在模具内开设有多个模腔,模腔之间开设有流道,从而使一次浇铸可获得多个铸件,但由于流道的存在导致冷成型后铸件将于流道区冷却成型的部分连接,需要单独对铸件进行分离,若流道设计过大将导致铸件的分离较为麻烦,若流道设计过小又将影响浇铸过程中铝液的流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浇铸模具,用于解决多模腔的模具流道设计过大将导致铸件的分离较为麻烦,若流道设计过小又将影响浇铸过程中铝液的流动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浇铸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和定模上均开设有两个模腔,所述动模与定模于两个模腔之间均开设有半圆结构的浇液管,所述动模与定模于浇液管下部均开设有浇液腔,所述浇液腔均与模腔之间开设有流道,所述动模与定模均于流道位置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和滑槽,所述安装槽与流道相连通,所述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上开设有与流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封堵块位于安装槽最低端时流道与通孔吻合,所述封堵块一体成型有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滑槽内,所述连杆另一端安装有触发件,位于定模上的所述触发件与定模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位于动模上的所述触发件与动模之间也安装有回位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行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回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触发件的顶端的高度高于浇液管顶端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触发件包括连接件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柱相对应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设于第一盲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柱上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位于缓冲件和连接件之间。
进一步,所述缓冲件上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连接件上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柱安装于限位块上,所述第一盲孔位于限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定模和动模上均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连接件开设有预留槽,所述连接件于预留槽内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连接柱穿设于第二盲孔内,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第二连接柱上,且回位弹簧位于预留槽内。
进一步,位于定模上方的所述缓冲件上开设有联动槽,位于动模上方的所述缓冲件上开设有与联动槽相匹配的联动凸起。
进一步,所述定模的顶端于安装槽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安装槽连通,所述螺纹孔内均螺接有调节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华市宝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79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