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轴承因素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8541.4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金勇;汪伟;欧阳武;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郑梦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轴承 因素 船舶 推进 轴系校中迭代 计算方法 | ||
1.一种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轴段进行离散化并给出尾轴承等效支点的初始位置值Z(0);
S2,利用三弯矩法对轴系进行校中计算获得尾轴承处轴颈转角;
S3,利用尾轴承等效支点计算公式,将上步所得的轴颈转角代入,计算得到新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k为迭代次数;
S4,当计算得到新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与迭代前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1)之间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Z(k)和Z(k-1)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新的等效支点位置值,以下次计算尾轴承处轴颈转角的依据,并返回执行步骤S2;
S5,当计算得到新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与迭代前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1)之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时,即迭代收敛满足预设条件,将Z(k)代入三弯矩法计算得到最终的校中计算结果;
尾轴承等效支点计算公式中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轴承长径比、轴颈转角和内衬弹性模量时尾轴承等效支点位置,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支点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Z(0)的取值范围为(1/4~1/3)L,其中L为尾轴承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计算得到新的等效支点位置值Z(k)时,根据轴颈转角、弹性模量和长径比计算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尾轴承弹性模量、长径比和转角与等效支点位置的关系为:
Z(k)=a(L/D)b(θ(k))cEd;
式中:Z(k)为第k次迭代计算得的尾轴承等效支点位置;L/D为尾轴承的长径比;θ(k)为第k次迭代计算得的轴颈转角;E为尾轴承内衬弹性模量;a、b、c、d为支点系数,支点系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结合仿真数据拟合计算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迭代收敛的判据为:
式中:b为迭代收敛系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迭代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最终的校中计算结果包括:转角、挠度、弯矩、弯曲应力、转角以及支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85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