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伸缩引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9189.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大卫·艾伦·纳尔逊;马克·德拉克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629;H01R24/00;G01R33/20;G01R3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侯颖媖;钱慰民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引线 系统 | ||
本发明题为“可伸缩引线系统”。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引线系统,其包括杯状部、球形触点和柱塞。杯状部邻近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真空端设置,并且限定腔体和接触接收座。触点接收座限定具有触点接收球形半径的球形部分。球形触点设置在触点接收座内,并且限定对应于触点接收球形半径的触点球形半径。球形触点被构造成电耦接至设置在真空环境内的内部引线。柱塞包括环境触点和设置在柱塞的相对两端上的可伸缩触点。柱塞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该打开位置,可伸缩触点从球形触点回缩,在该闭合位置,可伸缩触点与球形触点耦接。
背景技术
本文所公开的主题整体涉及用于提供可伸缩引线系统(例如被构造成向封闭真空环境提供电连通的可伸缩引线)的设备和方法。
可伸缩引线可用于使相应的触点接触和断开。然而,如果使用平坦的刚性触点,则完全接触可能依赖于加工的几何结构限制(例如,接近完美平行的能力)。相似地,使用锥形和刚性触点可导致加工几何结构差异,这导致线接触。进一步,多点接触可能需要不实用的行进长度。
另外,可伸缩引线可与封闭的真空应用结合使用。然而,已知的密封方法可提供比所期望的更少的有效密封。此外,可以注意到,可以使用弹簧提供期望的负载。然而,已知的弹簧方法可能具有缺点,包括弹簧的运动和/或弹簧与其他部件的干涉(例如,弹簧变得与螺纹或其他部件接合或被套住)。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引线系统,其包括杯状部、球形触点和柱塞。杯状部邻近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真空端设置,并且限定腔体和触点接收座。触点接收座限定具有触点接收球形半径的球形部分。球形触点设置在触点接收座内,并且限定对应于触点接收球形半径的触点球形半径。球形触点被构造成电耦接至设置在真空环境内的内部引线。柱塞包括环境触点和设置在柱塞的相对两端上的可伸缩触点。该环境触点邻近该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环境端设置。柱塞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该打开位置,可伸缩触点从球形触点回缩,在该关闭位置,可伸缩触点耦接至球形触点。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导线系统,其包括杯状部、坐置触点、柱塞和密封构件。该杯状部邻近该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真空端设置,并且限定腔体和触点接收座。该坐置触点设置在该触点接收座内,并且被构造成电耦接至设置在真空环境内的内部引线。该柱塞包括环境触点和设置在该柱塞的相对两端上的可伸缩触点。该环境触点邻近该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环境端设置。该柱塞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该打开位置,该可伸缩触点从该坐置触点回缩,在该关闭位置,该可伸缩触点耦接至该坐置触点。该密封构件被构造成与真空端板相距一定距离设置,该真空端板邻近真空环境的边界设置并且具有该柱塞穿过其中的开口。当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时,该柱塞相对于该真空端板移动。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可伸缩引线系统,其包括杯状部、坐置触点、柱塞、驱动螺柱和驱动螺母,以及弹性可偏置弹簧组件。该杯状部邻近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真空端设置。该杯状部限定腔体和触点接收座。该坐置触点设置在该触点接收座内,并且被构造成电耦接至设置在真空环境内的内部引线。该柱塞包括环境触点和设置在该柱塞的相对两端上的可伸缩触点。该环境触点邻近该可伸缩引线系统的环境端设置。该柱塞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该打开位置,该可伸缩触点从该坐置触点回缩,在该关闭位置,该可伸缩触点耦接至该坐置触点。该驱动螺柱耦接至该柱塞。该弹性可偏置弹簧组件围绕该驱动螺柱径向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提供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可伸缩引线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图2提供了图1的可伸缩引线系统的各方面的横剖视图。
图3提供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图1的可伸缩引线系统的杯状部的横剖视图。
图4提供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图1的可伸缩引线系统的坐置触点的横剖视图。
图5提供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弹簧杯状部和相关部件的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9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