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户共享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1255.3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2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官国飞;王成亮;杨庆胜;陈志明;宋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户 共享 模式 容量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共享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根据储能系统成本模型构建多用户单储能模型,并以多用户单储能模型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用户单储能模型的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获得共享储能配置容量C′、共享储能装置在各时刻的充电功率Pc(t)、共享储能装置在各时刻的放电功率Pd(t);根据共享储能实际容量与配置容量C′的差值,共享储能向电网进行充放电。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用户共享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实现对电网峰谷调节和电价套利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户共享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需 求响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能量存储可以为电网提供峰值功率,减少系统峰谷值差异,转换系统的 低值,并将过多的剩余功率转换为所需的峰值功率。蓄电池储能启停迅速,具有 调峰填谷、调频以及快速跟踪、备用、无功调节、黑启动等辅助服务功能,其运 行灵活、可靠,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电网重要 的保安电源,同时具备节能与环保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315kVA容量以上的大工商业用户都按两部制电价 计费。315kVA容量以下的一般工商业和其他用户则执行电价水平较高的单一制 电价。两部分的电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力的基本价格,它代表电力公司的 固定成本,即电力成本,容量,无论使用何种电压水平,客户的电气设备(kVA) 或电力负荷的最大需求(kW)的值都用于计算基本电价,与实际电力消耗无关, 所以,无论客户的每月消费量如何,它是根据上面的kVA(kW)数计算的。另 一部分是电度电价,这是电力公司发电的成本,为了计算电费,客户实际使用的 电量将是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分时电价数据,全国用电大省份峰谷电价为0.4至 0.8元/千瓦时,上海和江苏两个用电大省电价差异较大,在江苏,电价差异甚至 高达0.7人民币/千瓦时。因此,为使用储能套利提供相当大的空间,但如何在满 足储能系统成本与安全容量的前提下,更好的达到储能通过合理配置进行套利的 目的,是现有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解决储能系统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户共享 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用户共享储能模式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储能系统成本模型构建多用户单储能模型,并以多用户单储能模型最小 化为目标函数;
构建多用户单储能模型的约束条件;
求解目标函数,获得共享储能配置容量C′、共享储能装置在各时刻的充电 功率Pc(t)、共享储能装置在各时刻的放电功率Pd(t);根据共享储能实际容量与配 置容量C′的差值,在电网峰值时,按照放电功率Pd(t)从共享储能向电网进行放 电,在电网谷值时,按照充电功率Pc(t)从电网向共享储能进行充电,最后根据储 能装置放电、充电的电价差进行套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能系统成本模型如下:
Tday=a×C+b
其中,cin为每增加一单位容量锂电池需要的安装成本,cfi为每增加一单位的 锂电池需要的年均维护成本,pay1为在安装过程中和储能容量不相关的花费, pay2是在储能系统维护过程中和储能容量不相关的年花费,储能系统寿命l,资 金年利率i,C为储能系统锂电池安装容量。
作为优选方案,对储能系统成本模型进行条件设定,得到多用户单储能模型 f;
所述条件设定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 下一篇:铁路平面无线调车定位方法、调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