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1289.2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邓大鹏;陈栋;蔡永欢;许周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敦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1/16 | 分类号: | A01N31/16;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丁子香酚 多酚铜防控 植物病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害监控;S2、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进行施药防控;S3、养护。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二者组合同时具备触杀、内吸、熏蒸等多种作用方式,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同时可以兼防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更适宜于多病源混合感染性病害,具有减药增效、降本节能的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病害是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不易控制,引发农产品大面积减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目前农业生产中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主要是两大类产品,用量最大的是铜制剂,包括有机或无机铜制剂。另一类是抗生素类产品,包括农用或医用抗生素。单用铜制剂的防效较低,大量的重金属喷施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食品形成污染,引发环境及食品安全风险;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引起人体病原菌对医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其他能用于农业细菌治疗的仅有少量品种,实际生产中受到抗性及防效的双重限制,推广面积较小。
目前植物病害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真菌性以及病毒性等多病源混合感染性病害,防控难度大,目前的杀菌剂无法有效防控,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杀菌剂作用机制单一,杀菌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组合对经济作物进行施药防控,包括叶面喷施和/或灌根;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组合对经济作物进行施药防控包括如下步骤:S1、病害监控;S2、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进行施药防控;S3、养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01、对植物进行细菌性病害检查,包括叶面检查、枝干检查和根部检查;S102、定期对植物根部的土壤进行检测监控;S103、定期对虫害进行监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丁子香酚选用主要含丁子香芹酚的诺荷杀菌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多酚铜采用酚类化合物和铜离子络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多酚铜选用引农卫杀菌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组合对经济作物进行施药防控包括防控植物细菌性病害;所述细菌性病害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叶斑病、黄单孢杆菌属侵染的叶枯病、欧文氏杆菌侵染的腐烂病;所述经济作物包括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甜瓜和大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诺荷杀菌剂用量为叶面喷施300倍-500倍;灌根施用600-1000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引农卫杀菌剂用量为叶面喷施400-600倍,灌根施用800倍-1200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3中养护包括施肥保湿、保温和适当补光。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方法,创造性地利用丁子香酚和多酚铜防控植物病害;丁子香酚和多酚铜组合防控形成多种作用机制,丁子香酚触杀性效果好,便于内吸,而多酚铜对植物病毒进行熏蒸,如此形成了触杀、内吸和熏蒸的多种作用机制杀菌消毒。
2、本发明同时经试验表明丁子香酚和多酚铜相互促进,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为主,兼防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对多病源混合感染性病害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敦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敦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